到文鼎文库首页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1/13 11:03:10 字数:4832
【提纲】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一)产业动能困境:产业关联存在链接“断点”。1、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二是政策兜底刚性需求大。三是产业基础不够牢固。2、农业品牌整合力度较小。一是产业发展不足,对品牌的培育力度有限。二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紧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3、城乡产业联动“梗阻”。一是农业生产成本高,纯收益较低。二是土地指标限制。三是过度园区化影响村域经济活力。四是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不健全。(二)主体行动困境:主体协同不足与组织化薄弱。1、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一是乡村人才队伍结构不优。二是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三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2、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足。3、党员干部认识有待加强。(三)供需错配困境:城乡生产与消费对接不畅。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3、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二、_*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一)开发特色资源,打造产业新高地。1、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村域优势产业。2、壮大优势产业,寻找富民增收突破点。一是通过就业帮扶、安排公益岗位帮助脱贫劳动力人口就业,促进增收。二是通过产业带动帮助增收。(二)培育农业主体,构建产业新矩阵。1、增强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2、打造农民安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需要立足区域发展布局,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协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乡村建设行动以及乡村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全市共有乡村人口20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5.91%,共有乡镇92个、行政村2253个,农村人口多,发展任务重。虽然*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农业强市相比,还有一些短板和差距,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践中存在现实困境。
(一)产业动能困境:产业关联存在链接“断点”
1.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全市农产品综合加工率约为70%,精深加工率只有20%左右。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存在短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农产品特色品牌竞争力不强,产业链还不够强,附加值不高。三产融合的层次不高,规模不大。二是政策兜底刚性需求大。2022年以来,新认定的贫困监测对象大多是因病、因残或者突发事故导致家庭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立刻下降到贫困线以下造成贫困。三是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农村地区产业帮扶项目基本拥有了较好的基础,但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支撑还不强,部分项目需要依靠帮扶单位、帮扶资金才能运行,独立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偏弱。
2.农业品牌整合力度较小。一是产业发展不足,对品牌的培育力度有限。比如,*市水产、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961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社共有1.1万家。全省共有国家级示范社9000家、社均年经营收入1514万元,*市只有469家、社均年经营收入约120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自身实力不强,联农带农作用还不明显。
3.党员干部认识有待加强。个别地方基层干部存在精神松懈现象,少数干部对后续帮扶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思想上出现“喘口气、歇歇脚”的倾向。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研究不多,理论学习不够。少数部门工作人员和驻村干部对现行政策和基层基本情况不能做到“一口清”。乡村振兴机构的职责职能有待进一步明确,尤其是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职责尚未明晰,导致基层工作推进较为被动。
(三)供需错配困境:城乡生产与消费对接不畅
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市2021年农民人均收入18259元,比全省人均收入低672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0278元,比全省人均收入低7134元,城乡收入差为2.2∶1,差距仍然较大。“三农”投入有待加大。2020年,*市级财政支农投入为19.834亿元,而*市为55.27亿元、*市为40.08亿元、*市为34.14亿元,差距十分明显。仅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市建设标准约为2000元亩,市级投资300元亩;*市级投资600元亩,高效节水项目市级再投资300元亩;*市按照不低于600元亩配套。
2.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现在城乡还是两个“天地”,城市地铁公交出行便利,但约三分之一的村内道路尚没有硬化。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64.72%,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有6亿左右。即使以后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达到70%以上,生活在农村的居民仍然有4亿多。如果将来城乡各方面差距进一步拉大,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与越来越萧条的乡村形成鲜明对比,就会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从整体来看,*市农村人居环境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尤其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的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3.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仅为城镇职工的十五分之一,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差距不小。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卫生院、福利院、集贸市场、中心小学等基础设施,离高质量服务群众目标还有差距。部分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单位没有全面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编制的乡村规划不够全面和科学。少数村庄自然生态的建设和道路硬化、绿化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缺少特色。另外,还存在补贴标准的地方差,全市在标准农田建设上,山区和平原补贴一样,山区开发难度更大、成本更高,理应补贴更多,资金分配和绩效考评理应增加地方差的权重。在村域建设发展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城乡和地区“剪刀差”,削弱了部分村庄发展活力。
二、_*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
(一)开发特色资源,打造产业新高地
1.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村域优势产业。
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在现阶段尤其要推动光伏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以及县域镇域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比如,*郑场镇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先锋村推广鳝鱼养殖技术,在村办公楼旁边建立黄鳝交易市场,收取买卖双方4‰的服务费,每年实现村集体收入达到300万;头潭村进行产业调整种植种香米,与恒泰米业公司合作,公司提供种子和指导,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另外,基于“共享”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推动村域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比如,*市华五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建立了一个300亩的共享菜园,实行企业式菜园经营模式,出租给单位或个人,村属企业收取维护费,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2.壮大优势产业,寻找富民增收突破点。发展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向乡村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资料,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一是通过就业帮扶、安排公益岗位帮助脱贫劳动力人口就业,促进增收。二是通过产业带动帮助增收。市场经营主体以及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养业、代购代销、技术带动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主要包括一般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等。同时,带动农户务工就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尤其需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系,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来发展产业。比如,*县王家坪村兴办小提琴生产基地,每年制作各类型号小提琴5500余把,年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二)培育农业主体,构建产业新矩阵
1.增强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
通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计划,加大国家级、市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新评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形成“三级联动”发展格局。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产创联合体”。同时,构建产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振兴的_问题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和生活品质,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如何让农民参与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红利如何让农民共享、如何让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连接。
2.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大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形塑良好空间。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扎实推 ……
预览结束,全文4832字,当前显示2923字,还剩1909字
本文8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