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一、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二、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三、厘清现代化本质并构筑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文化。四、拓展现代化道路并推进自信自强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是坚守一个根本点。二是传承。三是互鉴。四是创新。五是育人。
党课: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密码
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涵盖精神之源、精神动力、精神之钙和精神价值四个层面,体现为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厘清现代化本质并构筑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拓展现代化道路并推进自信自强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而从传统性、现代性、人民性、先进性的精神实质,理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特征,自知、自觉、自信、自强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
主动的感知来自苦难中的觉醒,感知现代性困境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意识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是在蒙辱、蒙难、蒙尘的历史实践中感知到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的不同,并且在逐步引导社会革命的成功实践中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现代化作为现代的表现,与作为理念的现代性不同。现代性作为现代化的内在推动力量,是一种包含着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三个层面的精神力量。欧洲的现代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834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命和争取历史主动性的过程中,从目标、战略、内容和道路等层面实现了由“被迫的现代化”向“主动的现代化”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中批判现代性并坚守民族独立性,在改革建设中开放现代性并发展民族性,在新时代拓展现代性以复兴民族性,无论任何时期都对中国的现代性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积极研判和主动定位,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始终保持了历史主动意识。
二、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
科学的认知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辨别现代化路径并建构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在众多现代化路径中建构自立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面对一个“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经过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五年计划”、六十年代的“两步走”战略、八十年代的“三步走”战略,到九十年代的“新三步走”战略,再到2017年提出的新“两步走”战略,尝试过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经济工业化的现代化、“农轻重”并重的“四个现代化”,最终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脱胎于革命叙事中的西方现代性,又超越生产力叙事下的经济现代化,更涵盖了民族复兴叙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在社会文明史的叙事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
在内容上,革命时期开始奋斗“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一五”计划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同时建设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1964年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后,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特色现代化;进入新时期,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时代,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方位的现代化,并提出在新发展格局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思想;奋进新征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目标上,从单一式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系统,发展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步骤地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适应、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进步、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现代化,再拓展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论和新发展格局下的现代化强国战略。
在动力上,阐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政治动力,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动力。
在格局上,经历了从区域现代化到整体现代化、从局部现代化到全方位现代化、从低层次现代化到高水平现代化、从西方的现代性到人类文明史中的现代化。
由此,形成了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运用“两个大局”的战略思维、“科学实践”的创新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抓关键、找重点、察规律”的辩证思维、“公正”的法治思维和“客观务实”的底线思维,处理好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应对了现代知识的普遍化、经济的全球化、人员的跨国迁徙、国际资本的控制等问题,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进发展。扎根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党的全面领导系统整体地建构和推进自立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而在辨别现代化路径中建构了自立自强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认知,形成了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觉意识。
三、厘清现代化本质并构筑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文化
认清本质是正确实践的保证,厘清现代化本质并构筑人民主体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之钙。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向世人昭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的现代性与民族国家独立是错位的。一方面需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强盛中华,另一方面又需要调动传统文化资源对抗列强实现独立。在原生性与外来性、传统性与现代性、主体性与客观性之间,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时势之下,中国选择了民族独立,并且将现代性作为救亡之道。这恰巧与西方作为理念的现代性相去甚远,形成了在引进现代性技术手段的同时,反对西方现代性理论,实用理性取代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认清中国近现代化的本质,并找到实现其本质的主体力量,成为创造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国面对现代性,清醒认识到“没有一个独立、_、民主和统一的中国,就不可能发展 ……
预览结束,全文5698字,当前显示2567字,还剩3131字
本文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