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一、纪律是党的生命,党员必须提高思想站位,切实增强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性主动性。(一)加强党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二)加强党的纪律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三)加强党的纪律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二、廉洁纪律是党的纪律重要内容,党员必须树牢宗旨观念,自觉保持廉政勤政品格。四、自觉自律是党的纪律鲜明品格,党员必须坚持锤炼党性,努力提高守纪定力。
条件下,党面临着“四种考验”,存在着“四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有力有效地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一是提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国法高于党纪,党纪严于国法。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所决定的。
二是提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在法前,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使全体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规党纪。
三是提出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纪律是不可触碰的底线,规矩是检验对党忠诚的重要标准,各级党组织必须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推动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
四是提出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
五是提出严格落实党章党规要求。扎紧制度的笼子,先后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
六是提出了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坚持“道德”和“纪律”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在新时代顺利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必然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统一,实现全党纪律严明,步调一致。
二、廉洁纪律是党的纪律重要内容,党员必须树牢宗旨观念,自觉保持廉政勤政品格
廉洁纪律是党的纪律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秉公用权的基本规范,是维护党的形象、确保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要铭记党的宗旨,提高思想境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些要求体现了奉献自己、服务社会很高的思想境界,是党的先进性的鲜明体现。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这就是‘党性'‘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表现。”作为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要有先进性意识,坚定理想、追求崇高,舍弃小我、胸怀大我,公私分明、先公后私,牺牲自己、服务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讲了,我们党还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吗?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党的干部,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以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习近平总书记还反复强调“当官就不能想着发财,发财就不能想着当官。”当官与发财是两条不同的道路。选择了从政,就不能为自己谋利,就不能把钱看得太重,因为群众的信赖与口碑比金子更可贵、更值得珍惜。如果只想着当官为了发财、为了将来的以权谋私,那么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就必然会从个人私利出发,难免走上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的不归路。每个党员都应当经常对照党章,对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
二要学习廉政文化,汲取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资源,勤政廉政作为为官从政的基本品质,受到历代统治者大力提倡和人民群众拥护赞赏。在儒家的修身_平天下的政治理念中,“廉洁”“廉平”“廉正”“廉直”“廉谨”是主要的道德准则。所谓“廉者,民之表”“廉者,仕之本”“廉耻,立人之大节”“廉耻者,士人之美节”等说教,可谓俯拾即是。《周礼天官冢宰》中关于如何考察官吏的政绩,有六条标准:“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六条标准都离不开一个“廉”字。唐太宗这样告诫群臣说:“大丈夫岂得苛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并要百官“深思此言”。他还打比方说,鸟栖于林,鱼藏于水,还是被人捉拿,都是它们贪吃诱饵的缘故。“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康熙皇帝告诫群臣:“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以祀,岂非盛事。盖百姓虽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古人说:“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不患为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西门豹、赵广汉、黄霸、徐有功、狄仁杰、包拯、况钟、海瑞、袁可立、于成龙等仁人志士在修身齐家_平天下过程中,把涵养家国情怀、天下苍生为重作为价值取向和毕生追求,留下了清正廉洁的生动
事迹,彰显了勤政廉政的高尚品质。比如说蜀汉诸葛亮,是公认的一代贤相,也是公认的一代廉相。他逝世前,曾经上表后主:“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四十五岁出仕为官,远赴广西罗城知县,为官二十三年,恪守“绝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的人生信条,从七品小吏成长为一品大员,抗暴、安民、平乱、正法、反贪,誉满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