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关于进一步优化县域“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5/30 13:16:43 字数:4007
【提纲】一、县域“放管服”改革实践与成效。二是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各类非行政性审批事项。三是大力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谋便利,激发经济的活力。一是改革监管方式,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消除监管真空。二是打造综合执法队伍。三是根据企业主体性质,进行分级分类监管。一是贯彻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二是构建清单管理制度,规范政务服务。三是建立政务服务监管机制。二、县域“放管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三、县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路径建议。一是推进灵活用人机制和培训考核机制,解决人员编制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大资金保障。一是构建县级信用平台,充分发挥联合惩戒机制效用。二是推动监管信息畅通,促进监管的高效。一是形成县、镇、乡三级服务联动机制。二是加强政务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关于进一步优化县域“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__以来,“放管服”改革在各个层面广泛且深入推进,改革举措不断增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改革范围逐渐扩大。“放管服”改革的实质是行政管理_改革,通过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行政管理_更好适应于_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县域政府来说,“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通过改革能够有效推动政府从管理职能为主转向服务职能为主,以便捷、贴心的服务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扫清障碍,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一、县域“放管服”改革实践与成效
积极贯彻简政放权,推动审批效率提速。一是各县级政府积极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政策,将涉及民生的审批职能部门、审批事项几乎都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时进一步精简各项办理手续、缩减办理时间、优化办理流程,变过去的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大大缩减了办理时限,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各类非行政性审批事项。同时进一步编制行政审批清单和推出“最多跑一次”清单,实现审批清单之外无审批,推进审批规范化、标准化。三是大力推行商事制度改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789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评”制度,从制度上改变以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
二、县域“放管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县域事权承接能力不足。放权赋能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环节,不仅包含向社会和市场放权,还包括上级对下级放权。基层的承接能力强弱对于放权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县域层面普遍存在着对上级下放的权力“接不住、接不好”的问题。首先是技术水平不足,难以满足下放事项的技术要求。与市级层面相比,县级的互联网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导致相关审批事项下放之后,县级政府不能很好地进行承接。其次是县级层面的工作人员编制和能力相对不足。县级层面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往往出现一人多职、一岗多责等现象,而工作人员自身精力有限,无法兼顾到所有岗位的职责。最后是资金不足难以对承接提供支撑。县级政府大多财政吃紧,往往出现有事权无财权的现象,导致承接能力不足。
忽视“管”对“放”的支撑作用,导致监管不足。简政放权的关键在于监管,有效的监管能很好地解决“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问题。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县级层面依然存在轻监管的问题,形成了“宽进宽管”的局面。县级层面对于“放管服”改革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县级政府工作人员大多缺乏对“放管服”改革理念的深入理解,只意识到了简政放权的重要性,却忽视了监管的保障作用,导致“放管结合”并未实现很好地衔接。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依然存在监管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各部门监管信息未进行联通,“联合惩戒”机制形同虚设。信用体系不完善。县域层面对于信用体系构建不重视,很多县域未建立专门的渠道公示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公开碎片化、未成体系,且公开不全面、不及时的问题屡见不鲜,很难发挥信用监管的功效。
政务服务便捷化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县域发展的需要。“放管服”改革的落脚点在于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以更高效和高质量的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部门之间还存在信息孤岛。每个部门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都有专门的系统,而且系统之间的数据未实现联通,数据壁垒问题在县域范围内普遍存在。便民服务权限未完全下放。很多涉及民生类的办理权限并未下放,乡镇政务服务点所能办理的业务少之又少。倾向于“端菜式”服务。官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端菜式”服务代替了企业和群众“点菜式”服务,没有从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提供相对应的服务,自然谈不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县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路径建议
切实提高县域的事权承接能力。加大对技术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县域技术承接能力。县级政府针对下放的技术事项,要积极与上级进行沟通,了解事项的技术要求,及时进行技术设备的购置和技术平台的建设,提高县域层面的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变革推动政务服务便捷化,满足群众的办理要求。一是推进灵活用人机制和培训考核机制,解决人员编制和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通过实行灵活用人机制,解决人员编制的问题。其次,在人员能力问题方面,实行上岗前培训制度,同时要畅通市县之间的沟通渠道,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扎扎实实提高承接能力。二是加大资金保障。上级政府对事项的下放不仅是上下级之间职能的调整,而且还包括支撑职能运行物质方面的调整。在实践中,针对事权和财权之间的不对等,县级政府要积极与上级政府进行沟通,将情况如实反馈给上级政府,让上级充分知晓制约承接能力不足的原因,及时将财权下放。
加强县域层面的监管,提高监管对改革的保障作用。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对“放管服”改革理念的认识。组织“放管服”改革教育学习,使工作人员认识到“放管服”改革是一个整体,“放”“管”“服”一个都不能落下。“放管服”改革要以“管”为基础推动“放”的深化,只有监管到位,简政放权才能够真正为群众提供便利,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一是构建县级信用平台,充分发挥联合惩戒机制效用。首先,打破制约县域的技术瓶颈,建立县域层面的信用平台。在信用平台运行的过程中,及时更新信用信息,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其次,利用政府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对信用平台进行推广,借助舆论压力推动企业规范日常经营活动。最后,在构建县域信用平台的基础上,要推动县级平台与_信用平台互联互通,加强信息之间的联动性。二是推动监管信息畅通,促进监管的高效。畅通监管部门与审批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推动审批、监管信息双向流通,真正发挥联合监管的实质效用。针对综合执法队伍,首先要健全队伍内部的协调机制,从制度上确定监管职责。其次要加 ……
预览结束,全文4007字,当前显示2440字,还剩1567字
本文8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