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4/4/9 18:04:03 字数:4918
【提纲】一、我县工作进度情况。二、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分类各项准备工作。1、强化领导,建立工作机制。2、周密谋划,科学制定工作方案。3、精心组织,认真召开动员大会。(二)深入调研,摸清底数,详细掌握事业单位基本情况。(三)加强宣传,注重沟通,宣传分类改革政策和内容。一是明晰分类标准。二是把握划分界限。三是统一政策尺度。四是注重协调沟通,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四)反复研究,征求意见,把握分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严格控制行政类的认定。一是严格认定标准。二是严格控制范围。三是严格备案程序。2、切实做好复合型事业单位的分类。二是认真区分主要职责。三是对难以区分主要职责和非主要职责的,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方向,确定类别。(五)严格标准,深入研究,精心拟订分类目录。(六)形成合力,密切协作,扎实开展分类工作。一是成立分类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培训操作实务。三、主要问题和下步打算。(一)个别单位认识不够到位。(二)个别单位政策把握不严。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按照《__、_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县委编办牵头推进我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作进度情况
按照_、省、市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标准,统筹平衡、因地制宜,稳妥积极、扎实推进的原则,认真梳理我县事业单位职能职责,会同县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吃透_改革政策,反复分析本县实际,并反复与市本级、市内各县(市、区)进行工作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分类指导目录》;2023年底,根据各部门(单位)分类建议,审核并提出全县723个事业单位类别划分的初步意见,行政类事业单位已上报省委编办备案并与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同步推进,完成了712个公益类事业单位类别的批复工作,为下一步公益类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财政管理、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_建设等领域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度,结合本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深入推进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不突破本级政府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的前提下,理顺行政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职责关系,将原县旅游事业管理局行政管理职责与原县科学技术和商务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979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增辉主持会议,会议具体安排布署了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培训了事业单位分类操作实务。
(二)深入调研,摸清底数,详细掌握事业单位基本情况。我县事业单位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情况各异。不少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为此,结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组织力量深入到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的住建、国土、水务、民政等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对现有的事业单位逐行业、逐层次进行认真调研,重点掌握各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经费来源、人员类别、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和履行职责的相关政策法律依据。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为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三)加强宣传,注重沟通,宣传分类改革政策和内容。在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的过程中,在摸清事业单位基本情况的同时,切实加大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当面给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和政工人事干部以及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讲解分类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相关原则和工作方法步骤。一是明晰分类标准。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的事业单位划分为“三大类,两小类”,即行政类、经营类和公益类三个类别。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再将公益类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二是把握划分界限。行政类划分的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和_有关政策规定,即使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政策规定授权或部门委托承担,以及实际履行行政职能,但无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的事业单位,均不能划为行政类。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界限在于基本公益服务和非基本公益服务。生产经营类主把握其经营性特征。三是统一政策尺度。按照_、省、市要求,严格执行分类标准,不搞政策变通,防止经营类单位往公益类挤、公益类单位往行政类靠的倾向。四是注重协调沟通,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加强与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将政策交给事业单位,让单位和干部职工掌握分类的政策界限和执行标准,并自行对号入座,顺利实施分类工作;加强与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沟通,详细解读政策规定;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编办沟通,借鉴先进经验,探讨分类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四)反复研究,征求意见,把握分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分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认定和复合型事业单位分类,我们采取重点调研,征求分类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召开沟通协调会等办法,反复研究,准确把握分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严格控制行政类的认定。针对公益类单位往行政类靠的倾向,在认定行政类事业单位时,重点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认定标准。认定行政类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_有关政策规定,包括国家法律、_颁布的行政法规、_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解释、_和_的有关规定。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还必须有国家法律法规或_政策规定明确授权。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不作为认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_政策规定只有原则性表述,没有具体明确行政职能和授权的,不作为认定依据。_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不作为认定依据。主管部门委托承担行政职能,不作为认定依据。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不划入行政类。主要职能不是行政职能的,不划入行政类,其行政职能在下一步改革中,划归相应的行政机构。二是严格控制范围。上级编办多次强调两个不突破的原则,即在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中,涉及行政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不得突破现有行政编制总额。三是严格备案程序。根据省、市要求,确定为行政类事业单位的名单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认定依据、承担行政职能的人员编制情况、分类后改革的初步考虑四个方面。同时,将分类后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按照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统筹考虑行政类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保证了行政类事业单位认定的准确性、统筹性和一致性。
2.切实做好复合型事业单位的分类。针对事业单位兼有行政、公益服务、生产经营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职能,或兼有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特征的实际,认真做好复合型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一是仔细梳理职能,将相关文件核定的职能任务与实际履行的职责对比,明确各项职能内容、性质和范围。二是认真区分主要职责。从近三年工作总结中仔细归纳出事业单位职责任务的多少、工作数量的大小、服务范围的幅度等情况,最终确定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和次要职能,然后根据主要职责任务确定类别。对具备条件的先行职能剥离,再进行类别划分;对不具备条件的可先根据主要职能分类,并在分类后的改革中,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结合实际,进行职能剥离。三是对难以区分主要职责和非主要职责的,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方向,确定类别。通过上述办法,有效破解了复合型事业单位分类的难题。
(五)严格标准,深入研究,精心拟订分类目录。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研究细化分类标准,对照《省省属事业单位分类目录》(送审稿)和《区域分类目录》分类标准,先后10次对全县事业单位进行模拟分类,数易其稿,不断修订完善《县事业单位分类指导目录》(草案),并将每次模拟分类结果反复进行对比,对分类不一致的单位进行细致分析,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为科学合理拟订《县事业单位分类指导目录》进行“实兵演练”,使制定的分类目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类别划分更加合理、可行。
(六)形成合力,密切协作,扎实开展分类 ……
预览结束,全文4918字,当前显示2973字,还剩1945字
本文8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