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_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课讲稿

发布时间:2021/4/16 17:32:04 字数:6853
【提纲】一、_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3、十年_三条线索:反革命集团的__的错误老干部的抵制。二、_时期的探索历程。五、建设有_的_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公文用纸及版面要求。
_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课讲稿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_,成为在_范围执政的党,担负起领导_各族人民建设新_的重任,_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国家的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政府有效地开展工作,将_人民迅速地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他各种组织里。_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做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一、_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
1、过渡时期1949——1952年主要矛盾是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残余_的矛盾,有三条独立的线索①“过渡”准备:人民政府巩固_,恢复经济的斗争;②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③新民主主义社会在_的确立、完善。
1953—1956年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主题是向_过渡的实现①生产力:农业国→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经济→_经济;(三大改造)③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_(新政协)→_劳动者专政(人大);④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⑤阶级结构:四大阶级成分→_劳动者。
2、全面建设时期1956——1958年的正确探索经济:_“八大”;《论十大关系》;政治:“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
1958——1960年的失误经济:总路线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政治:反右派扩大化→“反右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1013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向是主要的基本的,因而取得了很大成绩。另一个趋向是错误的,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设想和实践,最后导致了一系列失误。这两种趋向是相互_和交织的,不仅共存于_的共同探索中,还往往共存于一个人认识发展过程中。这两个趋向都在积累,最终“左”的错误的积累和发展占了上风,因而导致“_”的发生。
第二,这时期的探索,总的来说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方面过于追求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和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另一方面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因而付出了沉重代价。
第三,总的特点是成就与失误并存,经验与教训交织。
②以_为代表的第二代和以_为_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的特点和评价:
第一,这个时期的探索,是在继承和恢复了_优良传统,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出现的。
第二,在_理论的指导下,系统纠正了“左”右倾错误.
对“左”的错误进行了系统清理,摒弃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枷锁,对_基本矛盾作了正确判断,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方针。第三,这时期的探索,也是不断与错误倾向作斗争中实现的,先后纠正了_两代领导人在资产阶级_化问题上的偏差,排除了各种干扰。
第四,这时期的探索还说明,必须把_、_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寻求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三、_时期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表述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分析、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可以正确把握某一历史时期的方向。在进入_时期以后,围绕着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中国_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在1956年,我国_改造和_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的同时,国际上苏联在_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给了我们以生动的启示。在这种背景下,__和_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对_时期的主要矛盾有了明确认识。在“八大”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_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提出的_时期主要矛盾新思想,突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将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这是_对_制度建立以后主要矛盾的新认识。这一认识是符合我国客观实际的,也是基本正确的。
从“八大”到1957年,_坚持了这一论断,并首次提出了_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但到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_逐渐放弃了正确论断,逐渐侧重于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研究国内矛盾,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_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是主要矛盾,进而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从而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认识,基本精神是正确的,但表述并不是准确的。正如《中国_七十年》中所指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提出,_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优势相矛盾的。”十一届_全会.我党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表述,明确提出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_的转变问题建国后,党和_依据_原理,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_转变的独特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_领导_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_的转变。
(1)关于转变的条件:
第一,过渡的设想和理论基础:党和_创造性地发展了_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理论,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_革命两大阶段;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再过渡到_社会。1953年,_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一化三改”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实行全面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建立_经济基础。这些设想、理论,为新民主主义向_过渡提供了方针和理论依据。
第二,_条件: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建设中,党在_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后,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和人民_。_成为执政党,_方针、策略可在施政中贯彻执行。
第三,物质条件:建国后,_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建立部分_国营经济,这是建立_经济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转变的物质条件。
第四,国际条件:苏联的_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示范作用,_阵营国家的国际援助,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这些为转变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空间。
(2)实现转变的基本特点:
第一,具有明显的和平性质。通过自愿互利和典型示范方式,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并且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这与俄国以暴力手段对资产阶级剥夺是不同的,也是国际共运史上没有先例的。
第二,转变是运用国家_力量,自觉利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生产关系,建立_制度。
第三,中国的转变,没有像西方经过资本主义充分而_发展的阶段,没有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第四,在经济制度改造的同时,与人的改造结合进行。
(3)结论:第一,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 ……
预览结束,全文6853字,当前显示3067字,还剩3786字
本文12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