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县委书记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5/6/20 20:28:44 字数:8555
【提纲】一、以思想“灯塔”照亮融合发展航向,凝聚协同奋进“一条心”。(一)筑牢理论武装“压舱石”,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绘就目标共识“同心圆”,让融合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三)奏响舆论宣传“最强音”,让先进典型经验辐射带动。二、以组织“堡垒”夯实融合发展根基,织密上下贯通“一张网”。(一)建强基层班子“领头雁”,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二)优化组织体系“神经末梢”,让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三)激活党员队伍“先锋力”,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闪耀。三、以人才“引擎”驱动融合发展动能,打造智力支撑“强磁场”。(一)广开渠道“引才”,让八方英才汇聚乡村。(二)精准培育“育才”,让本土人才茁壮成长。(三)搭建平台“用才”,让人才价值充分彰显。四、以产业“纽带”串联融合发展链条,构建富民强村“新格局”。(一)党建引领产业提质,让“特色牌”更亮。(二)三产融合激发活力,让“产业链”更长。(三)村集体经济破茧,让“钱袋子”更鼓。五、以治理“画笔”描绘融合发展画卷,谱写和谐稳定“新篇章”。(一)党建引领“三治融合”,让治理体系更完善。(二)矛盾化解“末梢发力”,让乡村环境更和谐。(三)平安建设“全域推进”,让群众生活更安心。六、以服务“甘泉”滋润融合发展土壤,架起党群连心“一座桥”。(一)聚焦民生实事“解民忧”,让服务更有温度。(二)创新服务机制“
县委书记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这既是一次总结经验、交流做法的分享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提振精神的动员会。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振兴是基层党建的“试金石”和“主战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部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建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人才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因此,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思想“灯塔”照亮融合发展航向,凝聚协同奋进“一条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达成高度统一,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凝聚起全县上下协同奋进的强大合力。
(一)筑牢理论武装“压舱石”,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政治坚定才能行动自觉。要把学习贯彻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_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做到常学常新、真学真信。县委组织部要牵头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通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班、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1024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其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融合发展的成效。要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职业限制,从本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才、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_中选拔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人才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定期举办专题研讨班、经验分享会,提升他们抓党建、促发展、善治理的能力水平。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落实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对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让他们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生活上有甜头。同时,要加强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制度,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调整更换,确保基层班子始终充满活力、坚强有力。
(二)优化组织体系“神经末梢”,让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
党的组织体系是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只有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好,把每名党员都管理好,才能形成强大的组织合力。要适应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要加强村民小组(自然村)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民小组组长和党组织负责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化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让村民小组成为推动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党建、政务、服务等资源,打造集党员活动、群众议事、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红色家园”。
(三)激活党员队伍“先锋力”,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闪耀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推动融合发展的先锋力量。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党性意识,在乡村振兴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要开展“党员示范户”“党员责任区”等创建活动,激励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注重发展农村党员,把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手等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质量。要关心关爱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以人才“引擎”驱动融合发展动能,打造智力支撑“强磁场”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一)广开渠道“引才”,让八方英才汇聚乡村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我们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引育体系,以政策红利为引力波,吸引八方英才投身乡村建设。通过制定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大幅降低落户门槛,配套实施安居工程、创业补贴、就业绿色通道等政策,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农村成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深化校地、院地、企地合作,建立“项目+人才”“基地+团队”的柔性引才机制。与涉农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开展技术攻关;与规划设计院所合作,引进乡村规划专业人才编制发展蓝图;与龙头企业联合培养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前沿理念与专业智慧。大力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搭建“乡贤会”“返乡创业园”等平台,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以乡情为纽带、以政策为桥梁,吸引在外成功人士、退休干部、专家学者返乡创业。通过建立乡贤智库,定期召开恳谈会,鼓励他们发挥资源优势,引进优质项目,带动资金技术回流,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二)精准培育“育才”,让本土人才茁壮成长
本土人才生于斯、长于斯,对农村的风土人情、产业基础和发展痛点了如指掌,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要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立体化人才培育体系,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实践资源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针对不同_精准施策。例如,为留守劳动力开设电商运营、特色种植等技能培训课程,为返乡青年定制创业孵化项目,培育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通过设立非遗工坊、举办传统技艺大赛等方式,对木雕、竹编等传统手工艺人、民间艺人进行系统性保护与培养,将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有机结合。同时建立“1+N”人才结对帮扶机制,邀请农业专家、企业高管等高层次人才与本土人才结成对子,通过现场教学、项目指导、线上答疑等方式开展“传帮带”,帮助本土人才补齐知识短板、提升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三)搭建平台“用才”,让人才价值充分彰显
人才的价值在于使用。
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一方面,聚焦产业发展,支持人才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包+资金池”模式,给予土地流转补贴、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扶持,鼓励他们挖掘乡土资源,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以“头雁效应”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拓宽人才用武之地,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中,邀请规划、工程类人才参与村庄规划、基础设施改造;在基层治理创新中,吸纳社会学、法学人才优化矛盾调解、网格化管理机制;在文化传承发展中,支持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者活化利用传统技艺、民俗文化。同时,建立“业绩 ……
预览结束,全文8555字,当前显示3099字,还剩5456字
本文15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