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一、深刻领会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一)以新型城镇化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塑造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二)以新型城镇化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以新型城镇化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二、准确把握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一)以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价值取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二)以深化制度建设为主线,新型城镇化_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汇聚更多城乡融合发展动力。(三)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原则,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更加畅通。(四)以注重系统集成为导向,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得到更大提升。三、贯彻落实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快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二)探索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模式,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三)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城乡发展格局,有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四)创新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体系,以城带乡,全面提升城镇治理现代化水平。
党课: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同志们:
按照局党组工作安排,下面,我围绕“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_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为大家讲一堂专题
党课,与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_机制作出战略部署,首要任务就是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_机制。这一方面体现了新时代党中央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的战略演进和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也充分彰显了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
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基点,迫切需要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破除城乡要素_流动、平等交换和资源合理配置的_机制障碍,促进城乡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在解决城乡发展差距中不断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在更大时空尺度上实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纵深。
(三)以新型城镇化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
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部署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还很明显,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成为制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作用,把超大城市、都市圈、中小城市、县域、乡村等多种城乡空间形态和经济活动置于融合发展的大逻辑中统筹谋划,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硬联通,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最终实现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准确把握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顺应城镇化大趋势,加快推动城乡要素流动、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充分彰显了以新型城镇化为牵引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特征。
(一)以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价值取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城市人口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截至2024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4亿人,同比增加1083万人,这意味着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户籍人口,成为真正的市民,城镇化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差距持续缩小。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政府购买学位就读比例达96.7%,公共卫生、文化体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扩面提质,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以深化制度建设为主线,新型城镇化_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汇聚更多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积极探索以渐进和突破相促进为导向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取得了显著进展。自2014年开始,我国连续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为加快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供给。特别是2019年印发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_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局谋划的同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也在加快推进,如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等,着力破除土地、资本等方面的_机制弊端,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点突破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原则,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更加畅通。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日趋活跃。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构建,农村承包地二轮延包试点基本实现省级全覆盖,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集聚、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和突破,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和人才流动的_性障碍,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落户条件持续放宽,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