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2篇

发布时间:2021/10/9 21:10:24 字数:3362
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2篇
篇一:
在今年8月召开的_民族工作会议上,__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__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任务。通过学习__的讲话,深刻领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内涵要求,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源流、现实观照、未来方向。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源流。最近读了一本书《另一半中国史》,写的就是少数民族在中华历史中的发展历程、历史作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就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塑造的历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融合发展,形成了协和王邦、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原来是两个部族,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一体,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信、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架构的重要支撑。回顾_百年历史,党在成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655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是__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我们要深入落实_的这一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_态工作中,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国之大者”,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各民族交流相通相融的故事,教育引导各民族人民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三是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未来方向。__指出,_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要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在__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_想指引下,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切实处理好__提出的把握好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四个方面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根本的在于加强_领导,把民族工作纳入_建设,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切实加强我区少数民族地区帮扶工作,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定不移走_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篇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9月份是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月。今年的9月前,又恰逢_民族工作会议召开。__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做好_民族工作划定了主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题,简要谈两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回顾百年,党走出了一条_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少数民族就与汉族一道,积极投身于救国救亡的伟大事业中来。
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是侗族,东北抗联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陈翰章是满族,冀中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是回族,刘伯承与小叶丹的故事更是被写进了小学课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相互扶持、共克时艰。比如在1959年到1961年,我国遭遇_的自然灾害,上海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粮荒,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嗷嗷待哺,后来,党和政府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交由蒙古族的家庭抚养。三千多名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演绎出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这就是__百般感慨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在今年2月份的_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_特意提出了“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表明了我们啃下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实践证明,在中国_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难得的大团结,各民族相濡以沫、休戚与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是我们民族工作的良好传统,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未来我们必须要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二,立足当前,民族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汇,全球范围内的_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诸多深刻复杂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清醒研判、慎重对待涉及民族因素的_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2020年6月,印度军方越过国境线,企图染指我国藏南地区,与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西段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4名官兵壮烈牺牲。今年上半年,美国的一些商业公司炮制了“新 ……
预览结束,全文3362字,当前显示2062字,还剩1300字
本文6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