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在全省文化旅游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发布时间:2023/11/16 22:41:35 字数:3611
在全省文化旅游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__报告中,__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_文化新辉煌进行了部署。近期,_宣传思想文化会议召开,__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推进文化建设、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要求,为做好_文化和旅游工作进一步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__及__重要讲话精神,在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推动港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我市元素。我市文化旅游系统坚决贯彻_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切实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奋力投身_文化高地和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建设,为我市“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贡献文旅力量、彰显文旅担当。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围绕文化遗存传承发展,全力培育_文化标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707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剧、歌舞扛鼎之作。进一步充分利用四明大地红色资源优势,加强红色主题艺术创作,持续弘扬我市革命文化价值。继续探索越剧、甬剧等传统戏曲大众化之路,全力办好国际声乐比赛、夏季音乐节等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培育甬产名家大师,不断壮大文化文艺领军人才队伍,打造更多我市原创、我市制作、我市出品的精品力作。
围绕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全力提升_文化供给。__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牢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导向,持续深化文艺赋能,加快完善布点布局,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强基提质融合行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全覆盖向高质量转变。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文化资源下基层和文化服务智能化,不断扩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面,全面推进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区(县、市)有“四馆一院”、街道(镇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社区有文化家园建设,扎实推进天一阁南馆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打造一批_文化地标、特色文化街区和特色文化空间。深化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实施“一人一艺”创新发展计划,研究设立“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度指数,积极建设浙江省公共文化现代化领航项目,擦亮我市金字招牌。广泛开展浙江书展、读书月、书香日等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做强“天一系列”阅读品牌。探索跨界融合文化惠民新途径,创新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等覆盖城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促进城乡均衡一体。扎实推进“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大力培育以“三团三社”为重点的基层业余文艺团队,持续推进送戏送书送展览下乡,让文化触及城乡每个角落,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围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激活_发展引擎。__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结合我市实际,要加快制定出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政策集成、要素配置、产业规划引导指挥体系。坚持以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狠抓“千项万亿”项目中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和“双百”重大项目,健全完善“大文旅”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文旅投资,以高品质投资促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高水平惠享。全力实施我市5A标准特色旅游景区建设行动,推动传统景区振兴和新兴业态发展,实施4A级以上景区旅游演艺项目植入全覆盖,加快培育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将地域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植入旅游空间、旅游节庆,着力培育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非遗文创、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开发一批凸显我市特色的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文旅融合产品。实施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创建“甬菜百碗、甬乡百宿、甬城百礼、甬人百艺、甬市百集”文旅消费品牌,精心组织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加快培育线上演播、沉浸式演艺、数字文旅、数字藏品等消费新场景,深化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做大做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高水平编制《市文旅品牌三年营销战略策划》,精心打磨阳明文化、王安石文化等重量级文旅IP。开展“亚运旅游”_重点城市推广,在上海、南京、安徽等地组织实施长三角文旅推广季活动,不断提升我市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
围绕文化文明交流互鉴,全力打造_文旅窗口。__报告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_,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市8000年海洋文化史、2500年港城建设史、1200年城市发展史,孕育出风景秀丽、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港城文化,具有向全世界讲好地域故事、展现良好形象的丰富资源。稳步推进我市文化走出去,善用国际语言、群众语言、网络语言讲好我市故事,打造展示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一方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多维度、立体化交流渠道和平台。充分利用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与中东欧国家深化人 ……
预览结束,全文3611字,当前显示2208字,还剩1403字
本文6
  下载全文  
下载此文档(WORD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