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在2024年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4/9/4 17:55:31 字数:7344
【提纲】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一)制定编制管理制度。(二)完善编制调配机制。(三)创新编制管理方式。(五)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六)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正视问题,明确方向。(一)公立学校在校生数量呈波浪式发展。(二)教育需求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三)生源分布变化。(四)学科方面的结构性缺编。(五)人员方面的临时性缺编。(六)部分领域用编激增。(七)寄宿制学校存在大量的生活管理和后勤服务岗位需求。(八)在编不在岗问题依然存在。四、锚定目标,攻坚克难。(一)加大挖潜力度,盘活教职工编制资源。(二)深化改革创新,发挥编制使用效益。(三)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四)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在2024年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编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受到社会的广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我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工作,为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编制保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
(一)制定编制管理制度。**县制定印发了《**县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编制人事管理的规定(试行)》(光编〔2019〕18号)文件,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严肃编制、人事、财经工作纪律,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
(二)完善编制调配机制。按照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精准下达用编计划,**县强化源头管理和过程调控。一方面,强化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计划的统筹管理,注重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优先保障教师紧缺学校用人需求。对超编学校原则上不再补充教师。另一方面,按照总体平衡、统筹调剂、多渠道补充的原则,应对学龄人口变动、学校和班级规模发生变化的用编需求,对教师编制实行“一校一核”“一年一核”,提前核算中小学用编计划,优先保障高峰期用编需求,其他年度适当压减用编计划。根据学校规模、布局、生源的变化等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做到“班增即师增,班减即师减”,形成既保总体平衡又灵活机动的动态调整机制。为缓解2022—2023年因民转公形成的教职工用编高峰,2022年至今,**县共招聘教师1271名。其中:2022年事业单位招聘入编教师303人,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1088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辞职,提交人事档案、退还就业报到证。调入。教师本人书面申请,县教体局报请县委编委,县委编委主任签字同意后,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协同办理调入手续。
(六)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学校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出生率情况、城镇化进程、人口分布等相适应,**县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对办学规模萎缩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及村小教学点,加大撤停并转力度,将其撤并到规范化办学的学校;对偏远农村的规模小、生源少或位置设置不合理的教学点进行整合,充分考虑质量和覆盖等多方面因素,改变校点分布不均衡、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局面,提高编制使用效益。2023年,**县整合了18个乡镇(管理区)现有中心学校和完全小学,及部分初级中学。在2022年撤并5人以下教学点25所的基础上,对20人以下教学点进行撤并,累计撤并村小教学点92个,集中精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553名,进一步缓解教师需求压力。
(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禁非教学单位长期借用教师帮助工作。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从教育系统选调教师。对已借调到本县教育系统外工作的教师,**县教体局负责清理规范到位。严格控制教育系统内部挤占挪用借调一线教师,确因工作需要,教育系统内部借调教师,需报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备案。针对县教体局行政岗位人员不足的问题,采取公开选调或招聘的方式解决。任教服务期未满教师,相关部门不得办理调离手续。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到民办中小学校任职任教。**县在县委编委会会议纪要中明确除校长外,所有教师必须在一线任教。加强组织、机构编制、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合作,对变相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行为、在编不在岗的教师开展核查清理工作,为教学一线岗位腾出更多编制。2022年—2023年间,**县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吃空饷”问题核查等,清理各部门借调教师18名。2023年,县教体局组织开展乡镇中小学教师履职情况和上岗情况督查6次,组织处理47人,通报批评13人。
二、正视问题,明确方向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县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每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特岗教师招聘以及公费师范生、公开选调等方式,保证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生生源分布、学龄儿童数量等不断发生变化,依靠传统的招聘方式已无法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对教职工的需求,中小学教师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公立学校在校生数量呈波浪式发展。近年来,受生育政策、城镇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等因素影响,出生人口、流动人口变化较大。据统计,出生人口逐年下降,一些县中小学生数量呈现减少趋势。2023年春季,全县在校生数量为122619名,比2020年下降5597名。**县2021—2023年学前教育阶段新生数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受民转公政策影响,公立学校在校生剧增。**县2020年民办学校学生25520人,2021年民办学校学生25896人,2022年民办学校学生68828人,2023年民办学校学生2971人,2022年至2023年,民办学校学生数量呈断崖式下降,从而造成公立学校学生数量激增,师资压力增大。根据学生数量的变化,推测**县公立学校教师需求量将随着民转公学生数量变化,先呈现波浪式增长,随后逐步减少。
(二)教育需求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限期解决大班额问题。2024年秋季开学前,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5人以上大班额。2026年秋季开学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规定班额标准(小学、初中每班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各县(市、区)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编制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根据上级要求,班额的不断缩减形成小班化,加之新课程、“双减”等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班级、课程和教学任务增多,造成部分学校教师配备紧缺。
(三)生源分布变化。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总体要求。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家长对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生源逐年递减,农村学校和班级规模呈下降趋势。一是农村学生向县城集中。以**县为例:2023年农村在校生为43764名,占总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量的45.89%;县城在校生为50698,占总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量的54.11%。2020年农村在校生为50277,占总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量的49.79%;县城在校生为51606,占总在校生数量的50.21%。生源的减少导致乡村学校日益小规模化,成班率降低。二是县城学校“总量性缺编”。对应农村学校生源逐年递减,县城学校生源呈持续递增的趋势,大量中小学生随着人口向城镇流动,不断向城市和县城学校集中。生源的增加带来对师资需求的不断增长,县城学校师资短缺,造成大班额现象的产生,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教学质量提升。
(四)学科方面的结构性缺编。调研了解,中小学普遍缺少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等专业教师,大部分学校的此类课程都是由语数外教师兼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地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等小科教师紧缺。
(五)人员方面的临时性缺编。在前期核定教职工编制时,由于教师队伍庞大,难以精准掌握教职工的个人情况,存在临时性缺编现象。如,**县教职工队伍中女教师占比较大,造成阶段性短缺突出,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教师生育请假增多,遇到师资临时性短缺,多采用外聘教师、其他教师顶岗的方式解决。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采用其他教师顶岗的方式,增加了其他教师的工作量;采用外聘教师顶岗的方式,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二者都不利 ……
预览结束,全文7344字,当前显示3281字,还剩4063字
本文12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