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6 19:57:34 字数:5075
【提纲】一、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一)初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二)初中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三)初中学生心理脆弱。(四)初中学生不愿意与人沟通。(五)初中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三、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增加沟通与互动频次,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1、敞开心扉,加强亲子间的思想交流。2、加强表象辨别,及时进行师生间的心理辅导。3、健康、愉悦的互动,让学生充满存在感。(三)改革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学会倾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2、教育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3、善于赏识,让学生不断进步。四、结语。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
刚进中学的农村初中学生年龄一般为**~**周岁,介于儿童与少年之间,正处在青春发育初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变化,即这是其人生中生理、心理机能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重要的关键时期。期间,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尤为显著,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变化,并在心理上进行安抚、在行为上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这一时期出现行为上的叛逆和思想上的偏离,进而有效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刚进初中的学生大多都个子略低,带着一些稚气,而一年之后,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突然窜高,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对于生理期的这些变化,教师和家长都能看得见,也会关注,但经常会忽略初中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尤其进入初中八年级以后,很多学生会变得不爱交流、上课精神不集中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多教师和家长仅仅将原因简单归结为“孩子长大了,学习压力太大了,心事重了”。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样简单地下定论是非常不科学的,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消极影响。事实上,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738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虽然表面上掩盖得很好,但从行为举止来看却暴露无遗,这种现象其实就是青春萌动。
(三)初中学生心理脆弱
现代家庭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眼中的珍宝,生活条件优越。他们在长辈的呵护下,从来没有吃过苦,没有经过任何挫折,衣食住行都是处于被安排的状态。而上中学以后,他们开始过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中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内心就会非常苦闷,并且不知道该怎样排解。长此以往,其就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有时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其他学生进行争吵,这其实都是因为心理问题积压且无法及时得到引导和排解产生的连锁反应。
(四)初中学生不愿意与人沟通
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忙于工作和事业,与子女交流、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往往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和抚养。在这种隔代照顾、抚养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容易产生问题,如唯我独尊、性格霸道、占有欲强,尤其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难以沟通,不愿意让人接近,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环境里。当然,他们内心还是非常渴望有父母的照顾和陪伴的,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于是心理负担越发沉重,简单的沟通与交流已无法抚平心灵的创伤,这时远离他人,封闭自己,才是他们认为的自我安慰。
(五)初中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当前,对于升学、就业等,都必须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同时,现在的教育更偏向应试教育,注重书本知识传授,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较差。学校频繁的测试使学生心理经常处于高压状态,尤其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面对自己不满意的成绩时,便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不知道如何去努力,甚至放任自流。
三、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教师、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笔者经过研究、观察、跟踪了解,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都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现实的意义。
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研究,成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并配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同时,学校要定期对不同阶段的年级组进行心理健康问题采集,并对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有目的性地、不定期地对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公开课,让学生完全参与其中,共同进行讨论,敞开心扉地畅谈青春期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困惑。期间,教师则要及时进行分析和疏导,注意言辞上要表达清晰、准确,语气要柔和,让学生能够毫无抵触地欣然接受,以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改善和解决。另外,学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倡民主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并采取专门措施预防心理偏差,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进而实现学校教育既定的目标。
(二)增加沟通与互动频次,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
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种,而缺乏沟通和有效互动是其产生心理负担的关键所在。学生心里产生的各种疑问得不到有效解答,而这些问题的积压导致其心理上无法释怀,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是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推动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的必要因素。具体而言,可通过亲子间的思想交流、师生间的心理辅导、生生间的健康互动,提升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1.敞开心扉,加强亲子间的思想交流。亲子间的思想交流是改善学生心理认知的第一步,学生心理认知改变了,那么其行为就将会向着阳光的方向发展。家长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是最小的,他们是学生成长的榜样,也是学生明确认知方向、提升自我认知水平的前提。但到了青春期,学生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对此,家长的干预和引导是开启学生正确认知的关键。学生在校的情况、学生间的趣闻、学生一天的学习情况等都可以是沟通的话题,甚至家长还可以在时机恰当的情况下与学生相互交 ……
预览结束,全文5075字,当前显示2296字,还剩2779字
本文10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