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关于我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3 13:11:49 字数:6073
【提纲】一、*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一)完善制度,整合资源,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完善养老服务网络。(三)需求导向,普惠共享,夯实老年友好基础。二、*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主要困境。(一)支持保障力度不足——“难落实”。(二)服务项目种类单一——“难精准”。(三)专业护理人才缺乏——“难到位”。(四)医养结合床位供求失衡——难提升。三、高质量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路径。(一)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二)丰富养老服务项目。(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四)推进医养结合产业健康平衡发展。
关于我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不断发展,养老服务水平逐年提升,但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4000万,对失能和失智照护、慢病管理、康复促进等服务需求迫切。相比较而言,山区县养老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截至2022年,*区户籍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8.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达21.16%,老龄化系数排在温州市第3位,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82.89岁,约每5个*区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因此,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举措,能够有效推动养老服务结构的改善,减轻农村养老负担,对推进山区县及各地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完善制度,整合资源,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
*区于199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区以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为目标,先后实施康养服务体系“个十百千万”工程等多项政策,切实推进了医养结合工作纵深发展。据*区民政局统计,2020年全面推进乡镇敬老院建设,做到乡镇养老机构全覆盖。同时,提升建设闹村、南湖2个乡镇的养护院,共新增床位228张,养老机构入住率提升5个百分点。为满足老龄人口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2021年*区印发了《关于加快康养体系建设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的实施意见》,整合了医疗、康复、养老等资源,推进医养康养有机融合,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892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构均配备一辆巡回车送药上门服务,此项目在*省具有推广意义。
二、*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主要困境
虽然*区在推进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仍面临高质量发展困境。
(一)支持保障力度不足——“难落实”
1.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省专门针对医养结合的体系建设、标准等文件尚不完善。*区印发了《关于加快康养体系建设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的实施意见》,但关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收费标准等方面仍欠缺明确规定,监督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渗入覆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卫生、民政,财政等多部门多头管理未能将权责明确划分,政策碎片化等现象频繁出现,致使相关扶植政策不能及时落地落实。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养老用地保障不足。医养用地指标不足是制约医养结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针对养老用地,特别是系统推进养老用地逐年增长的政策规划,导致民营养老院扩展规模增设医疗机构或创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难以通过审批得到土地指标。二是政府资金投入不够。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养老机构和康养中心都需要专业的医疗基础设施,开发可以实时动态监测老年人健康的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环等,这些都需大量资金投入。三是医保屏障尚未打通。医保覆盖率低,由于山区县医疗机构医保报销费用不足,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退休老人在康复治疗和医养护理等方面产生的费用大多无法使用医保卡支付,极大地制约了医养服务机构扩大人群服务范围。
(二)服务项目种类单一——“难精准”
1.医养结合模式制约。
当前,*区医养结合主要以养和医院为主,将服务中心放置于医疗的作用上,重在解决老年人普遍的慢性病治疗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疗机构本身业务压力大,接诊量多,无法精确评估养老需求,难以精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养老方案,致使养老项目种类单一化的不良现象滋生。
2.运营主体缺乏竞争。多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由于运营主体缺乏市场竞争压力,所提供的服务大多趋于同质化,并未高度重视心理慰藉和医疗保健等功能。有慢性病疗养以及精神慰藉需求的患者往往无法被有效满足。
3.服务项目成本偏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心理慰藉、精细化专业服务等方面费用偏高,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管理和服务成本高,难以惠及多数老年人。
(三)专业护理人才缺乏——“难到位”
1.护理人员专业不强。
在走访山区县等养老机构过程中发现,医养护理人才短缺是养老机构发展的第一大“绊脚石”。医养机构中有资质认证的专业服务人员不足,尤其缺乏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以及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大部分护理人员技能水平素质低下且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医养服务质量。例如,水头红景天在岗护理人员中仅有约50%具有护理资质。主观上,非专业护理人员文化程度多为小学,甚至有些从未接受过教育,他们无法通过养老护理员专业资质考试。客观上受政策约束,自2018年至2020年国家连续三年暂停养老护理员专业资质考试,致使具备专业资质的护理人员十分紧缺。
2.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养老照护人员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均不合理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区养老护理员年龄多为50—60岁,且多为女性。受到年龄以及性别的限制,很多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3.行业对人才吸引力低。*区多数养老机构在护理人员晋升、培训、考核等方面并未建立完善机制。养老照护人员的从业选择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毕业后进入医院而非养老院是大部分护理人才的选择。养老照护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内容繁琐等特殊性使得养老照护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四)医养结合床位供求失衡——难提升
1.服务水平和观念影响。
调查发现,许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偏低,人员配备仅仅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缺乏专业水平。此外,大多数人认为无儿无女的老人、五保老人或被抛弃的老人才会到机构养老,对医养结合模式认识不足,不信任、排斥。
2.受疫情因素影响。除养和医院外,其他医养结合机构受疫情影响较大。例如,水头红景天老年公寓疫情前一床难求。疫情后,有100多个床位闲置,据*区养老协会会长介绍,根据防疫办要求,入住机构的老人要封闭管理,家属无法定期探望,这是导致床位闲置的主要原因。
三、高质量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路径
(一)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1.健全养老标准体系。
一是需建立健全养老金、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医疗保障等制度。可借鉴日本的长期护理险制度,对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分层次、分阶段提供护理费和照护服务保险。二是应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合作,做好政策衔接,打通体系通道,民政、卫计、人社、财政等部门要协同精准发力,确保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得到满足。三是可通过探索建立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康养服务绩效机制、鼓励退休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工作或开办康复诊所、加大医保报销比例等方式,消除有关医养结合 ……
预览结束,全文6073字,当前显示2729字,还剩3344字
本文12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