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6/15 9:54:13 字数:5277
【提纲】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必要性。二、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影响因素。三、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一是加强_,构建以文化自x-教育为统领的大思政格局。二是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治理体系中加强党建引领。三是构建学校抓中层、带学院的立体化“大思政”格局。四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五是结合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教学检查和督导联动机制。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与外延尚未被严格界定,但从获得感提出的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主旨应该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或暂时结束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由于切实获得某种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感受;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持续精神动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这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需要积极探索的时代命题。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必要性
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的学科、教育理念、教学管理与方法及师资等教育资源,促进国内高校内部突破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中外合作办学由于有外方教材、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外籍教师等诸多教育元素的参与,在教育理念、办学_、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体系和成效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加之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学习能力不足,在长期文化冲突的环境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思想、信念及价值观的掌握和认可度不高。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需要在纷繁复杂的文化和价值冲突的教育环境中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769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势,中方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准备不充分,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阐释能力、跨文化传播能力相对不足,缺乏对重大实时热点问题的解释力,教育供给不能满足国际化育人的需求,在教育教学中“底气”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与其他教育者难以形成育人合力。学生长期浸染在多元文化交汇的环境中,容易出现政治信仰不坚定、追捧西方文化、个人主义观念明显、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第三,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高自尊、低成就感的_特性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总是被动参与,获得感提升的内在动力减弱。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学生家庭环境比较好,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信息,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入学后重心主要围绕出国,比较重视外语课程和外方专业课程学习,学习目的性很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自身成长成才中的价值和作用认知不足。同时,其失败的高考经历或从进入小学初中以后屡屡受挫的成长经历中体验到成就感较少,导致自卑心理和矛盾心理比较突出,多数情况下他们会表现为学习和生活上的无作为,内在动力减弱,对教育者传递的国情、党情、世情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进入大学后,特别容易被外方教师带来的教学方式所吸引,内心比较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习惯于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和动画式的表达方式,擅长网言网语。如果教育者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内容表达,教育方式基本还是以说教为主,教育内容缺乏个性化和多元化,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受教育者在接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保持对_制度及价值的认同是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宗旨的根本保证。笔者所在学校在厘清中外合作办学高职的特殊性基础上,对中西文化交融、知识与价值观碰撞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
一是加强_,构建以文化自x-教育为统领的大思政格局。为提升凝聚力和引领力,实现育人目标,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外教学模式接轨的同时,坚持_办学方向,讲好中国故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合作办学中抢占文化传播制高点,在决策组织中把握话语权。二是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治理体系中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方面业务的政治_作用。坚守合作办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立场,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从决策层上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是构建学校抓中层、带学院的立体化“大思政”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人重点工作列入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保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统一思想,指明方向。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行为养成、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设立苏绣、书法、国画、太极等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四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学校教育布局的内在之魂,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所有课程全部纳入课程思政体系”,在课程标准中列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在教案设计与课堂讲授中则要求教师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五是结合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教学检查和督导联动机制。加强对各二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和实施成效情况的常态化、动态化考评,将课程思政作为重要监测指标纳入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竞赛、课程评价、专项检查和年度综合考核,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加强交流借鉴,构建融通中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掌握课程建设的话语权,从源头上保证教育内容的准确性。中外优质教育资源协同育人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一大特色。国外教育资源涉及的人文环境、社会背景、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增加了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设计与开展的难度。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由“单向引入”转向“双方共建”,精准把握中外合作办学育人体系在育人目标上的内在耦合,打破双方在教学实施、素材、资源等方面的壁垒。例如,商务英语课程建设 ……
预览结束,全文5277字,当前显示2384字,还剩2893字
本文10
  下载全文  
下载此文档(WORD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