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探寻孔颜乐处 熔铸精神家园——《论语》研读体会

发布时间:2023/5/26 13:11:23 字数:2821
探寻孔颜乐处熔铸精神家园——《论语》研读体会
儒家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作为儒家文化奠基之作的《论语》,勾画了“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修身治世的圣人之道。概括地说,其中的“内圣”就是修己,加强自我修养,修身养德,“孔颜之乐”是其具体体现。《论语·述而》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中,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就是“孔颜之乐”的由来。后世儒学家对此进行了不断阐发。探寻“孔颜之乐”的深刻内涵,从个体层面看,有助于“先知先觉”,锻造君子人格;从_层面看,有助于“觉后知、觉后觉”,以个体修养引领_修养,共同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孔颜之乐,乐在道中
《论语》首篇是《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是《学而》的首句。将其置于全书之首,足以看出孔子对“学”和“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593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的圣贤。
《论语·学而》探讨了寻求“孔颜之乐”的方法,路径之一是“君子务本”。“孔颜之乐”是摆脱了一切对声色的占有欲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达到的超越限制、牵扰、束缚的境界。从这个层面来讲,学而知之的“道”只能体悟,无法用语言表达。但不用语言、文字这些载体,又无法传授“道”。如何让人明了何谓“道”,孔子从“孝”“悌”讲起。“孝”“悌”是人们心中本来就有的,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大道”之理就在人们心中,人人本具有,但被人们心中的尘垢覆盖住了。如何让“大道”不再蒙尘?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找到了人人本有的“孝”“悌”就找到了为仁之本。所以孔子说入我之门要“孝”和“悌”,因为“孝”近乎于“道”,或者说“孝”即是“道”。有爱即是“悌”,谨言而慎行,取信于人,获得他人的信任,推而广之,友爱众人,获得众人的友爱,这样就近乎“仁”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也能建立起信仰、担负起使命,进而体悟到“大道”。
路径之二是“每日三省”。入圣贤之门要有“每日三省”的功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条标准的顺序,又以忠、信是传与习的根本。“为人谋而不忠”相当于一个人的职业化行为。以职业化为目标察省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当于一个人的社会化行为,与志同道合的同志切磋交流,促进人格的成长和完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坚持“每日三省吾身”,就会发现自身各种各样的过错,发现过错后怎么改?颜子树立了榜样,孔子讲他“不迁怒,不贰过”。总的说来,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每日三省吾身”发现错误,然后坚持正确的态度,知错、认错,不迁怒别人、不重复犯错,进而最终达到体悟大道的境界。对此,孟子评价说,“古之君子,过则改之”,“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路径之三是“以友为镜”。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如果不注重学道之根本,即使学也不会有成就。做人应诚实守信,朋友身上的优点我们及时吸取,朋友身上的缺点我们及时警醒。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这里首先提到择友的问题,择善友方能“以友为镜”,照见自身的缺点、过失。然而如何择善友呢?孟子阐述了方法,强调视野的广阔,即“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为镜”照见过错后,如何改正并修养身心还需要进行引导。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惑乱人内心的因素太多了,正因如此,孔子才提出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四勿养心之法。
孔颜之乐,众乐之美
中国古代有过“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的说法,但事实上,“生而知之”和“困而知之”的人毕竟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是“学而知之”。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正是基于人人都能通过“学”而知之。《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种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和道理,在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修正自己行为的众乐之美,正是“孔颜之乐”。
如何理解“孔颜之乐”的众乐之美呢?我们可以借助孟子的话进一步体会。《孟子·尽心下》论述了善、信、美、大、圣、神,个人修行的六个阶段,即“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 ……
预览结束,全文2821字,当前显示1888字,还剩933字
本文5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