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调查县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7/2 11:57:44 字数:4382
【提纲】一、掌握贫困劳动力状况是前提。二是都是谁?这是由扶贫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二、加快发展产业片区是重点。一是适宜市场需求。二是适宜自然条件。三是适宜群众水平。四是适宜资金规模。五是适宜生产方式。三、供给充足扶贫资金是关键。一是搭平台解决“少”的问题。二是创载体解决“散”的问题。三是建机制解决“短”的问题。四、以培训促“就业”是根本。一是依托企业。二是围绕产业。三是特惠代培。四是普惠组织。五、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保障。一是围绕产业“建”龙头。二是“建”好龙头兴产业。三是对标行业促升级。
把握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构建扶贫产业体系的着力点
——调查县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我利用一周时间,带领机关有关同志,深入x县贫困乡村、扶贫龙头企业和培训基地,采取问卷调查、走访了解、座谈交流等方式,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立足现实,总结过去,着眼未来,对我市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构建扶贫产业体系的着力点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掌握贫困劳动力状况是前提
贫困劳动力既是扶贫工作对象,又是扶贫工作主体。作为扶贫开发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他们的状况如何理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调研中,我们对x县x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分布和从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其中有x万人生活在交通不便、缺地少水的深山区,占x%,主要从事外出务工、粮食种植、林果及少量养殖业;有x万人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浅山丘陵区,占x%,主要从事食用菌生产、林果种植、外出务工等;有x万人居住在水库周边缺少土地的移民村,主要从事养殖业、外出务工等,占x%;有x万人居住在交通便捷、土地相对充足的平原区,占x%,主要从事养殖业、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等。可以看出,x县的贫困劳动力绝大多数分布在山区、沿山区和库区;除外出务工外,绝大多数主要从事种养业。
我市除xx、xx为全山区县外,其它贫困县的自然条件与x县基本一致。这应是我们有效开展扶贫工作的基本依据。
掌握贫困劳动力状况,是提高扶贫工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867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过培训能够较快达到扶贫产业项目发展要求。群众认可、能干是扶贫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也是产业能否较快规模发展的前提。四是适宜资金规模。实施以家庭为单元的扶贫开发细胞工程,资金规模应适宜。以往“三户一头牛”或大棚种植x元的标准在xx山区低了一点儿,而动辄一户几万元的标准扶贫政策又难以承受。调研发现,每户x元至x万元的规模比较适宜。五是适宜生产方式。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很难抵御市场风险,既不便于管理也不利于技术推广、防病灭害和农产品安全保障。要在产权、收益明确的前提下,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引导贫困劳动力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自愿组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以小区养殖、园区种植、专业市场、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的集约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
三、供给充足扶贫资金是关键
启动资金、流动资金缺乏是贫困劳动力的共同特征。以往扶贫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在于资金供给不足、结构欠优。随着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家和省投入扶贫的资金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为确保贫困劳动力启动资金或流动资金的充足供给,进而使之使用效益最大化,转变扶贫资金投入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搭平台解决“少”的问题。以整村推进为平台,科学确定贫困村数量,每年扶持的村数少一些,投入的资金量大一些,经过连续2-3年的扶持,保证每村资金投入达到x-x万元,供给较充足资金帮助贫困劳动力发展增收项目、搞好与生产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载体解决“散”的问题。以产业片区为载体,统筹片区资金、入户周转金、互助金、小额贷款等使用,规划一两个优良种植或养殖品种大力度推广,迅速形成既惠及千家万户又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片区,为建设专业市场或产品精深加工创造条件。20xx年,x县以“xx省整合农业财政资金发展食用菌产业项目试点县”为契机,整合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和信贷资金共计x余万元,新建高标准食用菌大棚x多个,工厂化全年生产棚室x个,年产食用菌x万多吨,年创产值近x亿元,一大批贫困群众依靠食用菌生产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并带动了市场建设、农资购销、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三是建机制解决“短”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互助金试点,着力建立“两个担保组织”,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项目范围,采取多种方式解决扶贫资金少、一次性投入回报率低的问题,使“死钱”变“活钱”、“短钱”变“长钱”,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
四、以培训促“就业”是根本
观念陈旧、技能缺乏是贫困劳动力的又一共同特征。抽样调查显示,x县x个贫困村,初中以上文化的劳动力占60%左右,小学以下的占40%左右;三分之一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而经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不足20%。由于文化和技能水平较低,这些劳动力既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外出务工收入也比较低。由此可见,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增强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既能提高其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扶贫开发方式的根本所在。
围绕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和能力建设需求,要努力实现培训方式多样化。一是依托企业。依托龙头企业集中办班、或到企业生产基地现场培训,实现贫困劳动力生产与龙头企业“供需对接”,既能提高农民接受技术、收集信息、分析市场的能力,又能为企业提供标准、安全的原料产品创造条件。x县xx蜂产品有限公司聘请xx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专家为蜂农进行培训,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手机短信服务培训平台,效果很好。二是围绕产业。根据产业布局和生产方式,采取外出参观考察、专家上门授课、聘请技术人员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强的实用技术培训,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市扶贫办邀请国家兔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进行授课培训,xx县组织贫困户代表到山东寿光参观、常年聘请技术人员驻村指导,为长毛兔、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思想、模式和技术支撑。三是特惠代培。充分发挥扶贫系统培训基地作用,用足用好培训专项资金,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确保“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的实现。适应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需要,认真开展互助金、小额贷款等培训,在培养“金融农民”的同时切实加强贫困地区诚信社会建设。四是普惠组织。扶贫部门要学习掌握国家普惠政策,建立贫困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组织贫困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劳动、农业等部门开展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或技能培训,在帮助职业教育解决招生难问题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维护好贫困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同时,注意发现返乡农民工中的优秀人员,为他们回乡创业搭建平台,以带动更多的贫困劳动力脱贫增收。
五、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保障
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体,扶贫龙头企业在品种、信息、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占据比较优势,而贫困劳动力最需要这些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调研表明,x县的食用菌产业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主要得益于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技术支持;而目前止步不前的原因,也主要是现有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档次限制 ……
预览结束,全文4382字,当前显示2660字,还剩1722字
本文8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