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红军长征中的保密工作

发布时间:2021/3/28 20:06:16 字数:6051
红军长征中的保密工作
85年前,中国_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重重艰难险阻,赢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为保障红军长征的顺利进行,_隐蔽战线同样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值得我们追忆和纪念。
一、出征之前
独立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共有四支,_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_红军和红二十五军进行长征都得益于情报的及时传送。
1.特科卢志英小组急送“铁桶计划”
1933年,王明在国内的代理人博古和他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全面接掌红军领导权和指挥权后,面对国民党穷凶极恶的第五次军事“围剿”,_红军未能打破“围剿”,一年的时间里,_苏区由30多个县锐减到七八个县,红军战略回旋余地越来越小。1934年5月,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_“三人团”做出了实施战略转移的决定。最终帮助_下定决心尽快转移的,是来自于上海_特科情报人员的一份重要情报。
莫雄是同盟会元老,粤军将领,大革命时期与叶剑英、周恩来等人成为朋友。大革命失败后,他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毅然辞官回乡。1930年,莫雄通过_地下党员刘哑佛与上海_特科取得联系,开始利用他在国民党内的人脉关系为我党搜集情报。1934年初,根据_指示,他设法取得了江西德安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要职。_特科派卢志英、项与年、刘哑佛、严希纯、贾绍谊等一批骨干来到他的身边,以保安司令部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888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红军进行贸易往来。1934年,_特科派王绍鏊同志到广州,进一步做争取他的工作。因此,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来自南面的压力最小。
_决定长征后不久,即派潘汉年、何长工代表红军到达江西寻乌,与陈济棠的代表杨幼敏、黄质文等商谈停战借路之事。潘汉年,原_特科负责人,进入苏区后任_苏区_局宣传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_执行委员,并负责红军的外交工作。何长工时任红军粤赣军区司令员。临行前,周恩来叮嘱他们“勇敢沉着,见机而作”,并指定军委二局副局长钱壮飞负责谈判的通信联络工作。
经过紧张地谈判,双方达成了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红军在粤北设立医院和必要时互借道路等五点协议。为了保密,谈判没有形成文本,双方代表将协议各自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陈济棠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国民党在粤北设立的第一、二道封锁线。
2.曹伯闻智劝何键
红军通过第二道封锁线后,进入到湖南境内。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是一个双手沾满_人鲜血的大军阀,夏明翰、郭亮、杨开慧等人都牺牲在他的屠刀之下。为搜集他对红军作战的军事情报,1933年初,_特科派老资格的情报员刘道衡来到湖南。刘道衡成功争取了湖南省民政厅厅长兼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曹伯闻为我工作,并被曹聘为民政厅秘书,获取了开展情报工作的有利条件。
红军长征开始后,蒋介石、何键判断红军必定是前往湘鄂西同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于是在湘南地区接连布置了两道封锁线。刘道衡利用何键同蒋介石的矛盾,通过曹伯闻向何键建议“送客过境,保存实力”,引起何键的重视。经过考虑,何键在其内部小型军事会议上明确表示:不与红军打硬仗。正是他的这样一个态度,红军很快突破了国民_第三道封锁线。后来人们将国民_前三道封锁作战形象地称为“送客式追击、敲梆式防堵”,这里面就有_隐蔽战线做出的贡献。红军在连续通过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极为震怒,严令各军务必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东岸。尽管湘江战役十分惨烈,红军损失大半,但是由于国民_湘军、桂军仍然未能全力进行堵截,红军还是渡过了湘江。
在湖南期间,刘道衡还在国民党省保安司令部中发展了熊子烈、曹治阳等一批得力的情报工作人员,获取了湘军作战部署、川湘边界堡垒图等重要情报,但是由于红军转移,没有交通员,这些情报未能及时送出,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生死关头
中革军委二局成立于1932年初,是我党继_特科之后成立的又一个以情报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机构,是我党我军建立的第一个技术侦察部门。其主要领导曾希圣、钱壮飞都是原_特科、军委谍报科的骨干人员。他们破译的国民党军通讯密电,为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把他们比作“读天书的人”。但是,由于李德、博古固执地执行以堡垒对堡垒的战术,忽视军委二局提供的准确情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曹祥仁破密电力促“通道转兵”
1934年11月,红军进入湘南,军委二局破译了敌军在湘江地区建立第四道封锁线的情报。_据此向_“三人团”建议,红军放弃到湘西同贺龙部会师的计划,改向湖南中部挺进,寻求战机。这一建议遭到了拒绝,红军只有按照原计划行动,结果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从8万多人减少到3万余人。
12月11日,红军占领了湖南通道县。__在这里召开会议,讨论红军战略转移问题。会上,_力主红军避开敌军主力,西进贵州。博古、李德坚持北上湘西。双方僵持不下。12日凌晨,军委二局破译科科长曹祥仁破译了国民党第一兵团刘建绪部的电报,证实了敌军布重兵于湘西、聚歼红军于此的企图。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人坚定地支持了_,博古、李德被迫让步。15日,红军占领黎平,军委二局再次破译敌军密电:敌黔军、桂军各部正向湘西集结。18日,__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终于肯定了_的正确主张,_改变行动方向,转向黔北发展。这一决定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局面,避免了可能覆没的危险,也为随后的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
2.四渡赤水二局建奇功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_重新取得了红军的指挥权。在他的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避实就虚,声东击西,不断创造和抓住战机,取得了战略转移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在这一系列的战役行动中,军委二局发挥了重大作用。
1935年1月底,红军因土城战斗失利,放弃了在宜宾一带北渡长江的计划,第一次渡过赤水,挥师西进川滇边界。当敌军逼近时,2月18日,_指挥红军杀了个回马枪,第二次渡过赤水,重入贵州。期间,军委二局破译了国民党军吴奇伟部的电报。根据该部动向,红军抓住战机,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一举歼敌5000余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面对蒋介石新的合围,3月16日,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调动敌军至川南。3月21日,红军突然挥师东进,第四次渡过赤水。这时,曾希圣向_大胆提出:利用红军掌握 ……
预览结束,全文6051字,当前显示2720字,还剩3331字
本文12
  下载全文  
下载此文档(WORD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