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一)避免跟风追热泡沫化。二是唯技术论,把新质生产力等同于新技术、新发明。(三)避免追逐流量快餐化。(四)避免生搬硬套概念化。(一)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内涵。(二)抓大不放小。(三)通过差异化报道展现不同发展路径。(一)用好政策分析工具。(二)用好数据分析工具。(三)用足用好专家资源、智库报告。
、政策方向等。受众的关注点决定了报道不仅要展现技术创新,更要展现技术创新、生产发展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联与相互推进,提炼出方法论,这是新质生产力报道的核心价值。
在“高质量发展
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中,南方都市报采用融合报道方式,精准提炼出广东“以质提新”的密码,不唯流量,满足了主流受众的需求。
(四)避免生搬硬套概念化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一项创新是不是颠覆性的?对产业升级起到多大作用?辨别信息真伪,是此类报道的一道门槛。一些记者专业性欠缺,高度依赖地方部门、企业提供的资料,生搬硬套,内容材料化、标签化、概念化,将“探访新质生产力”变成政绩宣传。
比如,2024年,低空经济热度极高,《××市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报道纷纷出炉,呈现出同质化、概念化倾向。对于这样的热点需要专业媒体及时介入,厘清事实,做好舆论引导。《财经》杂志2024年第12期推出封面报道《低空经济虚实》,深入调研、采访权威信源,将低空经济的产业逻辑清晰地展现了出来,以专业态度矫正了视听。
把握新质生产力报道的三项原则
(一)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内涵
从2023年11月起,主流媒体和理论刊物就“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掀起一轮深度讨论,从核心要素、本质特征等各个维度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目的就是厘清概念,校准报道“准心”。这是做好新质生产力主题报道的前提条件。
新质生产力报道属于主题报道,对记者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技术素养都有较高要求。媒体人要站在时代的“好望角”上,把握时代巨变,洞察时代逻辑,揭示时代精神,记录时代精彩。
此类报道主题很“骨感”,但内涵很丰富。把握内涵的丰富性,有助于拓展报道思路、深度、视角的丰富性,从一线挖掘出更鲜活的素材。
(二)抓大不放小
新质生产力报道谋篇布局要把握“既要看见细节,又要把握全局”的要义。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抓大”就是在报道中紧抓“主阵地”搭建,展现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动力和其他“装置”“支架”相辅相成、共同发力的“全局”。“不放小”就是通过多样方式将硬核概念打开,做更具象的透视,从而
体会新质生产力背后的每一个维度与内涵。
2024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系列报道,十几路记者深入走访多地,镜头对准细节,以现场采访、直播、评论等融媒形式,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鲜活地展现在一线操作中。
(三)通过差异化报道展现不同发展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落实到新闻宣传上,这就需要推出“稳、准、狠”的差异化报道。稳,在于准确把握破与立的“度”;准,在于准确挖掘亮点、找准切入点;狠,在于提炼地方发展方法论时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2024年4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绿色低碳山东行”系列报道,每篇的切入点都不同。在淄博,抓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领跑山东这个亮点,展现其在新材料赛道上如何引爆区域产业裂变;在烟台,剖析海阳成为全国最大商业卫星海上发射基地这个点,展现县域经济激发的蓬勃力量;在威海,聚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2.7%、领跑山东超越苏杭,围绕这一“要素巨变”深挖背后产业嬗变;在青岛,则抓取青岛通过“人工智能+”发展数字经济这一横切面,展现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_能力。
新质生产力报道可用好这些工具
(一)用好政策分析工具
新质生产力涉及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