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关于基层财政部门执行财经纪律“灯下黑”问题思考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3/21 20:51:45 字数:7798
【提纲】一、基层财政部门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主要问题。(一)私设账户,瞒天过海。(二)账表不符,信息失真。(三)虚收空转,调节收入。(四)预算失效,缺乏刚性。(五)借而不管,瞒报结余。(六)虚假统计,隐瞒债务。(七)管理脱节,家底不清。二、基层财政部门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危害。(一)财政数据可信度降低,影响宏观政策的科学制定。(二)财政管理水平降低,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三)预算约束力降低,影响财政职能的正常发挥。(四)财政监督效率降低,影响国家整体财政安全。(五)政策执行力降低,影响统一财经秩序的建立。三、基层财政部门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成因分析。(一)法制观念淡薄,侥幸心理作祟。(二)法制建设滞后,约束力受限。(三)执法_裁量度过宽,随意性较大。(四)内控制度不健全,财经纪律松弛。(五)监管机制不完善,规范管理不力。四、治理基层财政部门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对策。(一)提高思想认识,严肃财经纪律。(二)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护航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加大财政立法力度,提高财政立法层次。(四)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权力运行行为。(五)强化财政监督,提升监管效能。
关于基层财政部门执行财经纪律“灯下黑”问题思考与探索
回望百年,建党伊始,中国_就做出了“严肃财经纪律”的制度规范,并写入党章,成为_的根本遵循。近几年来,围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财政部各地监管局紧盯地方财政收入质量、“三保”支出、政府债务以及直达资金等重点专项资金,开展一系列专题调研。调研发现,目前,部分基层财政部门无视国家财经法规,我行我素,违规违纪乱象丛生,属典型的“灯下黑”,危害极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彻底予以整饬。
一、基层财政部门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主要问题
财经纪律是指_制定的各种财经政策、法令、制度、规定、条例等的总称,是必须遵守的财经行为准则。近期,笔者通过对地方财政收入质量等专题调研报告的梳理研究,对部分基层财政部门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了系统归纳。将其概括为“七大问题”。
(一)私设账户,瞒天过海
在账户管理上,部分基层财政部门私设“小金库”,在法定账册之外设立账套,核算账外资金。利用签订虚假合同、开具虚假发票,套取预算资金,或从零余额账户套取预算资金,转至“小金库”账户;扩大权责发生制核算范围,或采取“以拨代支”方式,虚列支出,转至“小金库”账户;将“账销暗存”的财政周转金、财政借款等收回后,转至“小金库”账户;将财政拨款违规变成有偿使用资金,收取资金占用费、管理费、手续费或利息,对外投资收取分红款,转至“小金库”账户;将资产处置收入以及以行政手段、各种名义收取的收入不上交国库,转至“小金库”账户;利用下属单位或学会、协会,转移好处,私设“小金库”等等。上述“小金库”资金,由政府和财政部门自行安排,任意支出。瞒天过海,预算体外循环,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
(二)账表不符,信息失真
在决算管理上,部分基层财政部门编制的政府财政决算、部门决算不真实、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1159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挂“暂存款”。“暂付款”长期挂账,包括预拨经费、超支经费、无预算安排支出以及因结算、账务处理等原因形成的历史挂账等。对外借款规模大,清理回收不及时。擅自动用国库款项,随意向非预算单位、企业和个人以及未纳入预算的项目借款或垫付财政资金,长期不归还问题较为突出。将财政专户资金借出周转使用,有的已形成“呆账”“坏账”。
(六)虚假统计,隐瞒债务
在债务管理上,部分基层财政部门债务统计不实,瞒报、漏报、少报隐性债务,变相举债融资,搞BT项目、虚假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清理不彻底,违规举借并新增隐性债务问题突出。超限额或在预算之外举借债务。将政府公益性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变相为融资平台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承诺、回购等信用支持,以“回购协议形成的应收账款”等办理质押担保。利用“空壳类”融资平台公司举债,部分“僵尸”企业资不抵债,出现债务违约。搞虚假债务化解、数字化债。债务资金闲置,“库款搬家”,形式拨款,层层滞留。专项债券资金项目储备不足,论证不充分。专项债券资金使用不规范且偏慢,违规用于经常性支出,用于发公务员工资、修建办公楼、进入房地产市场或资本市场,还有的购买理财产品。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
(七)管理脱节,家底不清
在资产管理上,部分基层财政部门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家底不清,账实不符,漏洞较多。资产配置与处置缺位越位现象并存,对外投资、资产购置、出租、出借和处置不按规定程序报批,无预算或超标准采购资产,政府采购效率不高。
“未批先建”以及“搞变通”规避审批问题突出。项目建成后续管理不到位。购置的资产长期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擅自处理应当委托拍卖的物品。长期不清理不盘点,多计少计资产数额较大。会计总账与明细账不符,实物账与财务账、统计账不符,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损失浪费、效益低下以及资产流失等问题较为普遍。
二、基层财政部门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危害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经纪律执行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部分基层财政部门没有绷紧严格遵守和执行“财经纪律”这根弦,违规违纪行为屡见不鲜,危害极大。将其概括为“五个降低”。
(一)财政数据可信度降低,影响宏观政策的科学制定
财政制度安排体现_的意志,涉及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政策制定的科学与否,对执行效力至关重要。无论是财政税收政策,还是货币信贷政策,都是以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制定的。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内在错综复杂,表现五花八门。不仅破坏了财经管理秩序,而且造成财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影响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债务率、可用财力、税收占比等宏观经济调控重要指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财政数据虚假失真,扭曲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影响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预判,直接影响到财政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政策的适时调整,从而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利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管理水平降低,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财政管理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财政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财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财政工作、财政干部的日常言行,不仅关系着财政机关自身的形象,更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目前,部分基层财政部门管理理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管理水平低下,工作疲于应付。搞“过头目标”“过头保障”,“三保”底线难以兜牢,民生政策难以落地,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极易引发利益各方的矛盾和冲突,滋长权力寻租的歪风,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有的甚至让个人身陷囹圄。财政管理水平降低,制约管理效能的发挥,损害财政部门的威信和形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危害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预算约束力降低,影响财政职能的正常发挥
财政预算是保障政府发挥职能的制度安排。多年来,基层财政部门“重资金分配,轻预算约束和过程监控”。资金分配随意性大,“长官意志”明显,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科学、不细化,被戏称为“豆腐预算”。转移、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虚报冒领、违规套取财政资金,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时有发生。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花钱大手大脚,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兴建楼堂馆所、豪华办公楼装修。预算约束力降低,长期处于一种“软预算约束”状态,制约了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扭曲市场对资源的科学配置,影响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预算管理弱化,造成财政支出膨胀,严重时会形成大量的财政赤字,进而带来财政风险。
(四)财政监督效率降低,影响国家整体财政安全
财政监督是财政工作的一把“利箭”。保证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是财政监督的灵魂。财政监督是否到位,关系到政府理财的规范性,关系到财政可持续性,关系到财政与经济安全。财政行为疏于监督,就会出现虚假收支、盲目举债、越权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预算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偏离“轨道”。从而导致财政收支失衡,威胁财政事业健康发展。如果不强化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势必会加剧地方财政“紧运行”程度,弱化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加财政管理和执法风险,进而影响国家整体财政安全。
(五)政策执行力降低,影响统一财经秩序的建立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
落实之要,贵在执行。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上面偏出一尺,下面就会偏出一丈”。作为财经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部门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财经政策,对政策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财政部门如果在执行财经政策上,“打折扣”“搞变通”,带头违反财经纪律,搞政策执行“盲区”,就会给其他部门随意“变通”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提供空间和想象,起到“上行下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不仅扰乱正常的财经秩序,助长财税工作的不正之风,损害财政部门的威信,加大政策落实的难度和阻力;而且影响社会公众的期待,破坏财经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利于建立统一的财经秩序。
三、基层财政部门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成因分析
财经纪律是规范社会经济行为的重要准则。凡是违反财经法规、破坏国家财经管理秩序的,均属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当前,部分基层财政部门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复杂多元,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将其概括为“五大原因”。
(一)法制观念淡薄,侥幸心理作祟
有些单位领导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法制观念、纪律规矩 ……
预览结束,全文7798字,当前显示3477字,还剩4321字
本文12
  下载全文  
下载此文档(WORD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