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东北人民与东北抗联的发展壮大

发布时间:2021/8/10 17:52:03 字数:4503
【提纲】一、抗战时期东北人民损失情况东北地区不仅盛产粮食,更富有宝贵的矿产资源和茂密的森林,日本对这块土地也觊觎已久。二、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离不开人民群众在东北抗战中,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抗日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四、东北抗联的战略转移离不开东北人民_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战开始由独立作战转变为配合_其他抗日战场共同作战,成为_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东北人民群众支援东北抗联的启示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无数的事迹表明,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东北人民与东北抗联的发展壮大
东北革命实践活动是在形势复杂、敌强我弱的背景下展开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国东北。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不甘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以一颗爱国之心不畏艰险、众志成城、共赴国难,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了大量誓死维护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的英雄人物,创造了宝贵的物质文化与精神财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可以说,东北抗联之所以能在如此困难艰苦的环境下生存、战斗,靠的正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斗争中,人民群众也与东北抗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广大抗联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有力的配合了_抗战。
铭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历史的经验与启迪。在这个过程中,东北抗联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产生了一脉相承的东北抗联精神,也形成了宝贵的抗联文化,这不仅是东北地区的宝贵财富,也为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方向。
一、抗战时期东北人民损失情况东北地区不仅盛产粮食,更富有宝贵的矿产资源和茂密的森林,日本对这块土地也觊觎已久。早在清朝末年,日军便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来实施这种渐进式的侵略计划。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这里实行大肆野蛮的掠夺,对老百姓的残酷屠杀、对工人阶级的疯狂压榨、对经济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893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牲27人,这场战斗也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狠狠地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保卫了通化县城。
1933年1月26日,一二六指示信发布,东北各地党组织根据“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精神,纷纷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1935年8月1日,__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也就是著名的八一宣言,宣言提出“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之后,东北各地抗日武装按照八一宣言的精神,一律改制组建成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
1月,_满洲省委撤销,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_南满、吉东、北满省委,同时为适应活动需要,东北抗日联军十一个军按照其活动范围,先后组成三个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可以说,早期的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处于一盘散沙的境地,直到中国_领导的_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将坚持抗战的其他队伍都尽可能吸纳至革命队伍,从原来孤军作战的情境转变为共同作战的景象,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抗日部队的凝聚力。
在东北抗日联军三大路军成立后,抗日形式势如破竹。
然而日本侵略者连年向东北增兵,最大时兵力达70余万,而我们的军队力量薄弱,面对如此强烈的对比,扩大抗日队伍就显得尤为必要。随着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不断壮大,东北抗日联军的人数也不断增长,其中从1936年2月至1940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十一军的总人数约有25000人。在这其中,也有不少人民群众的参与。比如,土城子农民王殿喜一次送两个儿子参加了抗联六团。文字沟农民徐延禄在大儿子徐宝隆参加抗联牺牲后,送二儿子徐光参加了抗联。1939年7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某部进入辉南县榆树岔屯堡。居民自发筹集了6000多斤粮食,并组织100多人,送到营地。杨靖宇也亲自接见了他们,并宣传_抗日思想,动员他们参加抗联队伍。在杨靖宇的宣传下,他们当即报名参加抗日联军。就这样,东北抗日联军三大路军不断发展成为了东北抗日武装的_队伍,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之后,为了打通与_及关内红军的联系,同时摆脱东北抗联长期孤军作战的局面。1936年6月和11月,杨靖宇曾组织一军主力部队进行两次西征。此外,在北满,第三路军也于1938年6月派出900余人的主力部队进行分三批向西的艰苦远征。在这个过程中,东北人民也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来协助、支援东北抗日联军。比如在抗联女英雄赵一曼被俘入院后,小护士韩勇义不顾自身安全,为帮助赵一曼逃脱受尽了酷刑。1936年7月,白家堡子村为了维护东北抗联的发展,誓死不说出抗联的秘密,最后412人惨遭日本侵略者的杀害。可以说,英雄的东北人民在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里,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东北抗联的战略转移离不开东北人民_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战开始由独立作战转变为配合_其他抗日战场共同作战,成为_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时间,通过东北抗联各部队的配合与努力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援,抗战形势大好。因此,日本侵略者为了除掉在东北的“心腹之患”,确保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便加紧了向东北抗日联军的残酷讨伐,同时为了切断东北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便开始强行建立集团部落,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也受到了严重破坏,于是抗联部队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其中,集团部落实行严格的粮食定量,居民平时外出只准带一顿饭的干粮,日军还在集团部落周边禁止种植可食用的豆类作物等。据警卫员王传圣回忆说,“当时抗联的生活是枪不响吃不到饭”,很多粮食和衣服都是用抗联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由此可见,敌我力量的对比悬殊,加上东北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与_和人民群众失去联系,这都使得一路军陷入了极端困苦的境地。然而,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候,人民群众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地继续支援抗联、救助抗联。有这样一位爱国群众,即使经历无数次的严刑拷打,也要为抗联战士运送物资。
1937年,爱国群众鞠忠魁利用林区做木工身份作掩护,经常给抗联运送物资,和杨靖宇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有一次,他半夜给杨靖宇运送60双靰鞡鞋时,被当地警察署特务发现,不幸被捕入狱。后来,鞠忠魁被押送到金川县日本宪兵营,敌人用各种酷刑折磨他、威胁他,但鞠忠魁仍然坚贞不屈,拒不说出杨靖宇抗联部队的行踪和物资储备地点。鞠忠魁的英勇事迹,不仅是东北人民支撑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的缩影,更是抗日斗争中体现的红色文化基因,蕴涵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1940年秋冬开始,东北抗联部队进入到极端困难的局面,开始转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和补充。1942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联整训的三年多时间里,教导旅开展了无线电、空降跳伞等各种军事技能。在苏联对日本宣战后,由教导旅派出的特遣队也全力配合苏军作战。可以说,在东北抗联部分部队战略转移到苏联整训后,东北人民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这样一位辉南籍战士叫季喜林,1939年
6月,15岁的季喜林在辉南县石道河镇西南岔村韩家街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警 ……
预览结束,全文4503字,当前显示2730字,还剩1773字
本文8
  下载全文  
下载此文档(WORD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