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驻村第一书记岗前培训班专题讲稿:第一书记如何处理与村“两委”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7/13 9:15:13 字数:12857
驻村第一书记岗前培训班专题讲稿:第一书记如何处理与村“两委”的关系
各位战友、各位同志:
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国_成立100周年的喜庆氛围里,在_上下迅速掀起学习__“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之际,在第八批驻村工作队接过驻村帮扶“接力棒”后不久,市委组织部举办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可谓正逢其时、意义重大。今天有机会与大家一同交流研讨,分享自己驻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感到非常荣幸。
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第一书记如何处理与村“两委’的关系”这个话题,这是一个比较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话题。“比较微妙”,是因为这是一个实践命题,度难以把握,容易出现问题。“非常重要”,是因为在驻村干部需要协调处理的所有关系中,最关键的一组关系就是与“村两委”的关系。关系顺畅,工作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关系紧张,推进工作就会步履维艰。在座各位都是驻村第一书记,分别来自省直、市直、县直单位,有的同志还是中直单位选派的。我们都深知“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都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从理论上去认识,而在于掌握协调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
去年4月,《农民日报》曾经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驻村帮扶切莫“角色错位”》,里面提到了一种情况:一些村子里驻村帮扶队员事事冲锋在前,工作干得如火如荼,在老百姓中很有威望,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地村“两委”干部却有边缘化趋势,有的甚至在村庄事务中没什么存在感。“有事就找驻村干部”成了上级部门和村民们的第一反应,日常工作中,常常是这边驻村干部忙得像陀螺,那边当地村干部却清闲无事,帮扶队成了唱独角戏的主力军,而本应发挥“领头雁”作用的村干部却跑起了“龙套”。《农民日报》的文章重点分析了“角色错位”的问题,实际上还有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我驻村之后,原单位同事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你和村支书谁说了算?是怎么分工的?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我问过很多驻村第一书记,发现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的同志甚至告诉我:要干事,就要干仗。我还请教过几位非常优秀的第一书记,他们普遍认为协调与村“两委”的关系是一大难题。
在我看来,第一书记与村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1361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__曾经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不管我们之前担任什么职务、有过什么经历、在什么领域取得过什么成就,我们初到一个村,人生地不熟,对村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对“三农”政策知之甚少,做群众工作的办法非常有限,村里的干部和群众认识我们、了解我们、接纳我们、信任我们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当好小学生的态度,不真心实意去学习,显然是不行的。
为了当好“小学生”,我们不妨一起重温一下_同志做过的两段精辟论述。一段是_同志1937年8月在《矛盾论》中写的:
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跤子的。另一段是_同志1941年3月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写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驻村干部首先要做的就是适应环境。必须承认,机关工作和基层工作在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有的方面甚至差异很大。因此,刚开始有些不适应是很正常的。对挂职干部来说,适应村里的工作环境,在对待种种“不同”的问题上,不要先入为主,更不要脚跟都没站稳就对村“两委”指手画脚,而应立足客观实际,加强总结思考,少说一些“你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多想一想“他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驻村干部遇到问题不要大惊小怪,也不必惊慌失措,要善于用_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不断掌握农村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第一书记都是抱着满腔热情去基层的。但在现实中,个别同志新到一个地方,情况不明,立足未稳,就开始夸夸其谈、品头论足,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承诺一些兑现不了的事项,把大家的胃口吊得很高。由于缺乏调研基础和群众基础,时间一长,落实不了,不仅会失去大家的信任,自己内心也会有挫败感。对挂职干部来说,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能者学习,向智者请教。基层工作有很多困难,一定要把困难想得充分一些,把情况搞得准确一些,把群众基础打得牢固一些。基层工作舞台广阔、大有可为,但挂职干部不应当追求轰轰烈烈,而要努力培育一种静水流深的静气。每个村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才能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在实践中虚心向村“两委”的同志请教,理论学习同样非常重要。基层工作琐碎繁杂,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肩负着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重任,如果没有起码的理论储备,工作起来是很难的。这里,建议大家找一些书籍和文件,经常对照看一看。
第一类:重要理论读物。《_扶贫论述摘编》《_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_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__在扶贫工作若干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__在_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3年、2017年和2020年)。
第二类:“三农”工作文件。1982年—1986年_一号文件;2004年至2021年,_一号文件。2018年《___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21年《___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19年_办公厅、_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第三类:党建工作文件。《中国_支部工作条例(试行)》,2018年10月28日印发;《中国_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8年12月28日印发;《中国_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年5月6日印发;《中国_农村工作条例》,2019年8月19日印发。
二、勇当“老黄牛”,先带头后带动今年5月,_办公厅在《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中明确,“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细化任务清单,认真抓好落实。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支持和帮助作用,与村“两委”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特别是面对矛盾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主动上前、担当作为,同时注意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帮办不代替、到位不越位。”这段文字,说明第一书记与村“两委”是团结合作的关系。在2017年《安徽省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中的提法是,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团结带领村“两委’”做好工作。用世俗的眼光看,既然是一起工作,就有一个“谁领导谁”的问题。但实际上,由于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不宜在领导关系的问题上做出硬性规定,那样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为在有的村,第一书记的能力强一些;而在有的村,村“两委”的能力强一些。党员干部要依职履责,但实际的领导能力和领导地位是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不是靠文件规定的。驻村干部要赢得村“两委”干部的认可,主要不是靠组织赋予的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深入务实的工作作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身作则带头干,才能带动大家一起干。
__提出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在我看来,“孺子牛”体现为一种态度,“拓荒牛”体现为一种激情,“老黄牛”体现为一种境界。“老黄牛”的特点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驻村干部不缺服务的态度,也不缺工作的激情,所缺少的可能是一种无私忘我的境界。2016年,_组织部的徐文秀同志曾经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年轻干部“八缺八不缺”》。文中提出,年轻干部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思想缺感情,不缺干劲缺韧劲,不缺知识缺文化,不缺想法缺办法,不缺能力缺魅力,不缺活力缺定力,不缺情感缺情怀。我认为讲得很有针对性。处理与村“两委”关系的问题,也是如何赢得村“两委”干部信任、信赖和信服的问题。一个星期前,__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指出,“_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这句话既浅显易懂又非常深刻。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来说,要赢得民心,首先要赢得村“两委”的理解和支持。如何在驻村工作中展现_人的人格力量,我认为要做到“三个不怕”。
一是不怕吃苦。在村里工作免不了要吃苦。相对而言,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上的艰苦虽然也有,但比以前好了很多。今天,我们讲吃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苦,思想上的苦。选择驻村,就意味着选择了自找苦吃,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孤独,选择了奉献。群众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还要敢于面对群众的不支持、不理解甚至批评和指责,既要有让群众出气的胸襟,也要有让群众服气的本领。驻村以来,我坚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常常半夜睡不着又起来工作,说不辛苦那是假的。
每当我觉得苦的时候,我就想起自己在《挂职锻炼申请书》中写过的一句话:对于可能遇到的困难,还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我看来,农村的孩子可能会怕这怕那,就是不要怕吃苦。
二是不怕吃亏。刚开始驻村的时候,我的内心有时也不平衡,心想:驻村干部整天没日没夜,忙得不亦乐乎,村里的同志下班就走,有时晚上有事还联系不上,心里不是滋味。但我又想,我是干什么来的呢?如果在自我要求上拿自己和村“两委”的同志去比较,一点亏都不能吃,如何带动大家呢?2019年12月,在杭州参加“_和国家 ……
预览结束,全文12857字,当前显示4045字,还剩8812字
本文15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