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2021年大学生青年悼念缅怀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精神心得体会感想感悟7篇

发布时间:2021/5/27 20:47:43 字数:7037
2021年大学生青年悼念缅怀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精神心得体会感想感悟7篇
悼念袁隆平先生逝世有感1
这是一个难以表达平复的心情,随着消息的到来一直在我心里回荡着。
2021年5月22日,一位老人逝世于湖南长沙,这位老人,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袁隆平先生,袁隆平先生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5月24日上午10点,袁隆平先生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举行,届时,长沙数十万人民群众、科技工作者、青年学者、党政领导干部等前去参与告别仪式,告别当天,数不清的义务劳动,送花、送水、出租车免费、冒雨前往现场,甚至连外卖小哥都替那些未能亲临现场的人去送花,这是我下午三点钟在《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推送上看到的这个消息,就在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那股强大的凝聚力,人民群众的民族感日益强烈,_事业、国家事业、民族事业的发展后继有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作为有望参与社会建设、助力社会发展的青年大学生,我倍感欣慰,也极为感动。
袁隆平先生的事迹在我们大家生活中处处可见,他将事业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他的事业关乎于_、乃至全世界的粮食产业。_人民都将永远铭记袁隆平先生,对于袁隆平先生逝世的消息也深感悲痛,我国失去了一位国之栋梁,中华民族痛失一位“支柱”。
对于袁老逝世的消息,我却没有能力去接续袁老的粮食事业,可话又说回来,我仅作为一名学生、一名学习马列的学生来说,纪念袁老的最好方式,就是学好该属于我的知识,用我的所做所为,为中国的事业发展奉献属于我自己的力量,去站好属于我的那“一班岗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1041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后,袁隆平心心念念:“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即便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稻田,担心温度高了对杂交稻成熟有影响。传承这份躬行实践的赤诚之心,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才能让更多的梦想绽放。
“风吹过稻田我就会想起您。”我们每个人都要像袁隆平一样做一粒好种子,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培养浇灌,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坚守,在自己的领域里创造成绩,不负伟大时代,开拓伟大事业。
缅怀及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按理说他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自家口袋装有多少“米”都不为过,也不会遭人非议,可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他的生活态度却仅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线上“身价1008亿,却独爱15元衬衫”,这让多少“聪明人”困惑和摇头!
细细想来,如果先生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疆大爱,是反哺社会和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最好诠释,这种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米问题已让举世惊叹,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粮,同样也营养、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灵,影响着这个社会!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社会的物质财富也空前高涨,社会成员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也开始泛滥。如果任其泛滥,必然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深渊,“小富即安”、奢靡之风盛行,我们的步伐也将停滞不前。
“志当存高远”,一个青年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财富衡量价值”,将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创造出超越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巨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才是中华民族的立本之基,强国之道!
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个人体会4“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恸。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
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缅怀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5今天的我们不曾体会饥饿的滋味,我们要知道我们只是幸运,没有活在一个饿殍遍野的时代,无需经历易子而食的人性考验,可这份幸运来之不易,它由袁老和无数仁人志士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奋斗而来,值得每个人怀揣无限敬意。
“浪费可耻”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道理,在物质极度富有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铭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我们未曾见过袁老,但我们又都好像和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中,在饭桌上,在人间里袁隆平院士的离世让每一位国民悲痛,大家都舍不得袁老,不管是朋友圈还是微博所有人都在缅怀、悲痛。视频中市民自发一路追随袁的灵车小跑送别,最里面喊着袁老一路走好,令人无不感动。以下是一位网友发文缅怀袁隆平院士的范文,以此文纪念袁隆平院士离世,希望袁老在那里一起都好。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华夏大地万户千家传来米饭的香气,一个_说道“袁老,该走了’,袁老说“再给我点时间,等孩子们把午饭安心吃完吧’,”,这是痛闻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时一 ……
预览结束,全文7037字,当前显示3147字,还剩3890字
本文12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