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关于探索完善农村居住环境更新模式共建共享和美乡村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3/1 8:57:00 字数:5685
【提纲】一、*区农村居住环境更新现状。(一)整体情况。1、村及农业人口基本情况。2、住房更新基本情况。3、村民更新住房基本意愿。一是翻建意愿强。二是居住意愿高。三是投入意愿大。(二)现有工作推进_机制。1、政策机制。2、资金保障。(三)各街镇农村居住环境更新模式及特色。1、马陆镇北管村的做法和模式。2、*镇联一村的做法和模式。3、*镇向*的做法和模式。二、*区农村居住环境更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1、配套设施标准问题。2、房屋建设费及补偿费问题。3、住房施工质量问题。4、翻建后房屋权证问题。(二)政策制度及工作机制方面的问题。1、资金补贴问题。2、项目推进问题。3、长效管护问题。4、房屋翻建后的村民增收问题。三、对策建议。(一)加强_。(二)完善流程体系。一是明晰职责权限。二是形成自治流程。一是强化集中居住建房项目监督指导。二是加强数字技术运用。一是完善财政资金奖补制度。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三)探索长效机制。一是探索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新模式。二是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更新“民主协商”。三是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探索房屋租赁规范化运营模式。二是完善乡村民宿(农家乐)办理和管理机制。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打造。
关于探索完善农村居住环境更新模式共建共享和美乡村的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__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乡村地区,上海的乡村振兴应该走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均衡发展道路。但从近几年全市推动农村居住环境更新的实践来看,存在整体更新进程较慢、进城集中居住限制较多、农房翻建门槛较高等问题。*区通过尝试探索组团式更新(保留保护村落中,*户及以上村民,同一时期、集体连片,原址翻建或平移集中翻建住房,并同步更新周边居住环境)的做法,为广大保留保护村的居住环境更新提供了可行路径。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方法,本次调查研究重点聚焦保留保护村住房更新,深入本区*个镇*个村开展调研,面对面访谈近*人,发放调查问卷*份,走访市级专家*位,并结合赴*、*、*以及*等地学习考察经验,分析梳理更新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着重探讨*区保留保护村的更新模式和实现路径,以期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颜值和农民生活品质双提升提供参考。
一、*区农村居住环境更新现状
(一)整体情况
1.村及农业人口基本情况。
截至202*年,全区共*个村委会、*个村民组,其中规划保留保护村*个、非保留保护村*个,规划保留保护村内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的成员约*.*万人。
2.住房更新基本情况。全区农村住房大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832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分散为主,通过结合产业发展实施农村平移集中居住。在推进过程中,以先规划后方案、先征询后归并为原则,试行全村域宅基地集中平移归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并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的方式(由集体经济组织和投资企业分别通过土地使用权和资本投入,形成权属清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开发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有效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外冈镇周泾村的模式也与此类似。但联一模式仅在部分街镇有实施条件;有实力、有意向的社会资本也比较难找。
3.*镇向*的做法和模式。*村村落原本以自然村落形态为主,通过整村原址翻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村庄风貌。聚焦“保留特色、展现风貌”,仅对部分宅基地位置进行微调,规避了用地调整方面的制约。同时,充分利用资源禀赋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与*集团合作开发“稻田里的研发中心”项目,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镇的*村与此相似。但*模式对村庄本身的风貌、规划要求较高,土地无法节约,基础设施配套提升难度较大。
二、*区农村居住环境更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市、区两级的指导和支持下,部分镇的保留保护村通过组团式更新等农村建设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初步形成了农村居住环境更新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但该项工作仍处于起步期和探索期,仍存在一定短板和不足。
(一)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
1.配套设施标准问题。
目前由于用地指标、区域位置等原因,一些镇村在接通天然气、提供公共停车位、安装道路照明设备、建设菜场等配套设施方面难以同步落实到位,村民感到生活不便。
2.房屋建设费及补偿费问题。翻建资金以“自建自筹”为原则,绝大部分由村民自身承担,每户房屋土建成本约为*万-*万元,对于部分家庭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同时,有些村对于房屋符合建设规划和风貌_的村民会给予村级奖励,不同村庄之间政策有差异,各村信息互通有无,造成部分村民心理不平衡、不理解。
3.住房施工质量问题。前期,个别村在具体推进
过程中,有村民对房屋施工质量、建筑材料选用等提出较多疑问,一定程度影响了整体更新进程。究其原因,部分出于村民认知偏差,部分出于施工方用工用料不足,部分出于监管不到位。
4.翻建后房屋权证问题。目前,本轮翻建后房屋
仍然只有批复没有宅基证,出现子女落户、就学证明等相关问题。
(二)政策制度及工作机制方面的问题
1.资金补贴问题。
组团原址翻建节地有限,较难取得相关节地补贴。区级市政建设补贴范围有限,农村住房更新相关配套建设主要由镇村开展并承担相关费用,资金压力较大。
2.项目推进问题。一是村民和集体责任边界未能有效厘清,建房责任主体是村民自身,但组团式更新过程中,村集体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部分村民却弱化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对村委会工作落实要求高,项目宣传难以面面俱到,对村民意见诉求难以全部及时响应等。
3.长效管护问题。村民没有缴纳物业费的意识,也没有维修基金的积累,房屋外部的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及公服设施需要长效管理维护,但管理资金、管理团队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
4.房屋翻建后的村民增收问题。不少村民有出租房屋或用于经营的意愿,但个人渠道有限,经营能力也有欠缺,复杂的租户_、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也会增加整体上的管理难度和成本。若翻建后房屋作为民宿(农家乐)来利用,门槛相对较高,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增加收入的渠道较窄。
三、对策建议
加快高质量农村住宅更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题中之义,是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建议在前期探索实践基础上,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取长补短,进一步加强_、完善流程体系、探索长效机制,加快完善各项举措,共建共享*和美乡村。
(一)加强_
1.强化规划引领
以片区统筹谋划弥补要素短板,将集中连片的乡村地区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整体规划,从区域视角系统谋划各组团差异化发展路径,并进行区域协同下的土地指标平衡和农村住房建设引导,进一步完善空间腾挪、联动发展、设施共享等机制和举措。
2.优化模式应用
梳理总结现有模式,为不同地区组团翻建房屋提供参考和指导。在村民住房相对集中、村级经济相对发达、土地比较稀缺的南部街镇,可适当推广组团原址翻建模式;在村宅相对分散的北部街镇,可更多推广平移集中翻建模式。具体推进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各种路径,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模式,形成更具区域特色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样板。
3.梳理推进计划
进一步强化区级部门指导责任,落实街镇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村两委的指导,帮助相关村结合村庄实际,全面调查了解村民对于农村住房更新的意愿,梳 ……
预览结束,全文5685字,当前显示2561字,还剩3124字
本文10
  下载全文  
下载此文档(WORD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