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关于全市高技能人才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2/25 19:31:44 字数:5354
【提纲】一、我市高技能人才及其培养现状。(一)高技能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但高尖端人才、技能领军人才偏少。(二)技能人才结构分布不断优化,但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缺乏。一是年龄结构年轻化。二是产业结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但缺乏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三)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体系日益完善,但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二、当前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短板。(一)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二)行业企业培养机制不健全,主体地位作用发挥不够。(三)职业学校培养、培训质量不高,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力。一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脱节。二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脱节。三、完善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二)健全企业行业内部培养机制,强化企业行业主体地位。(三)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一是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情况、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等调整课程专业设置。二是创新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积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一是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二是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关于全市高技能人才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__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2022年10月,__办公厅、_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_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首要在于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技能人才,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也是我市“十项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我市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为此,结合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指示要求,调研组深入多家市属职业院校和重点企业行业,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访谈等方式,分析当前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短板与不足,积极探究改进对策,以期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我市高技能人才及其培养现状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高技能人才”定义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具有精湛技艺技能、职业素养能力卓越的高级人才。”参照《统计年鉴》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对实地调研情况的分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781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见,当前我市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仍需健全,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二、当前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短板
就我市目前高技能人才及其培养现状看,政府、企业行业、职业学校和社会等主体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因主体利益的不同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难以形成资源共享机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诸多短板。
(一)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作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引导者,政府的主导地位突出,但效能发挥相对不足。首先,协同效率低,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实施效果不显著。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等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无法充分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各培养主体对高技能人才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对称,上面感觉“下了血本”,下面感觉还是“不解渴”。其次,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平台有待创新。目前,我市人才服务依然以政府组织的人才服务中心为主,形式大多以提供人才信息、档案保管等管理型服务为主,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公共人才信息培训共享平台和机制,无法对高技能人才紧缺岗位的招聘和培训给予指导。最后,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足。调查显示,我市职业教育投入经费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匹配,缺乏专项经费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院校教育、中小微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等投入经费不足问题仍具有典型性。
(二)行业企业培养机制不健全,主体地位作用发挥不够。行业企业是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基地,扮演着关键的主体角色,但许多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首先,培养机制不健全,高技能人才成长路径不畅。访谈发现,当前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使用、轻培训”现象突出,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大部分企业在培养内容上缺乏专业系统的课程,培训形式方法上随意,大多采用部门内“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但通常师傅积极性不高。此外,企业内部技能人才向上成长路径不畅。企业缺乏配套措施与提升平台,助力职工从普通一线工人升级为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其次,薪酬激励机制滞后,技能人才成长动力不足。经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尚未积极贯彻落实《市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工资收入分配未体现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技能人才薪酬比社会平均城镇职工的工资低,月工资超过10000元的不足9%。部分企业技能等级认定与职位晋升不挂钩,56%的职工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热情不高,自身成长动力不足,出现所谓“天花板”现象。最后,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受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面临“学校热、企业冷”的产教融而不合问题仍然突出。企业行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人才培养产教衔接力度不足,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受阻。
(三)职业学校培养、培训质量不高,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力。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力。首先,职业学校“偏离”职业教育定位,创新能力培养缺乏。一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脱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职业教学内容仍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偏离”职业教育定位,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技术需要。二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脱节。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仍保持着传统陈旧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对照市“十四五”规划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专业内容。针对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职业学校都没有开设对口专业。其次,师资素质跟不上产业创新步伐,制约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是从普通高校毕业,或从普职教师转过来,行业企业经历不多,生产实践经验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操作技能不足、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最后,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由于受绩效工资制度影响,职业学校教师从事社会培训等工作的收入,无法通过工资进行发放,教师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三、完善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
2024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市关于加强_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我市要达到“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超过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超过35%”的“硬指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下一步,我市应着力破除束缚高技能人才发展的_机制障碍,完善落实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 ……
预览结束,全文5354字,当前显示2417字,还剩2937字
本文10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