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优秀驻村工作队代表交流发言材料汇编(5篇)

发布时间:2023/6/2 9:57:48 字数:7511
优秀驻村工作队代表交流发言材料汇编(5篇)
目录
服务基层党建建强基层组织1
让农牧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3
“驻”在群众身边“住”进百姓心里5
真心付出,换来群众真情点赞7
“带货”芫根,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增收9
服务基层党建建强基层组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下面,我通过三个关键词,交流一年来在*服务基层党建、建强基层组织的工作感悟。
第一个词:爱心驿站。这是*县正在打造完善的14个基层党建示范点之一拉乌村党支部的“昵称”。现在,拉乌村“爱心驿站”已是318国道旁一张靓丽的名片。“东达山大雪封山,留宿拉乌村,感受到了兄弟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拉乌村让游客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感恩拉乌村的爱心驿站,很温暖”——游客的留言条贴满了这个网红打卡点。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付出辛勤汗水打造维护的示范点,收获的是游客的口碑,擦亮的是党旗的红。去年*市委组织部拍摄的《党旗下的网红打卡点》,被中组部评为_优秀电教片。除了拉乌,*县还在陆续打造“茶马古道”滇藏界、“千年盐田”盐井宗、“察芒纽带”党旗山、“青稞粮仓”邦达仓等党建示范点。立足*三省交界、四条主干道、五个大出入口的区位优势,特别是“_解放第一县”的红色文旅资源禀赋,整合756万元资金,全力以赴打造藏东党建红色走廊,目的就是要让走进*的各族人民“第一眼”就能看到高高飘扬的党旗,“第一步”就能感受到党在边疆的稳固根基。
第二个词:破解难题。驻村工作只有接了地气,工作起来才有底气。到岗第三天我就开始村情调研,一年时间,全县所有乡、村平均去了4-5次,累计行程1万多公里,对各乡、村基本情况、长短优劣做到了然于胸。为破解基层“层层加码、重复安排”的问题,我和县委组织部深入研究、大胆尝试,整合办公场所和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1114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配上礼盒和书签,从外观上提升品牌层次和购买吸引力。其次,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禄东赞用蜜蜂找到人群中的文成公主”这一传奇故事讲起,注册“思慕姑秀”(藏语意为“大家闺秀”)商标;根据我县作家扎林旺多小说《斋苏府秘闻》中讲述的爱情故事,邀请国内外23位知名诗人撰写“诗人蜜语”;以*英雄城两次抗英爱国壮举为切口,打造“来自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礼物”“来自英雄*城边的问候”诗意文创产品,给*蜂蜜植入了文化元素。同时,我和驻村干部边学边干,既做生产的“监督员”,又做开拓市场的“销售员”,开微店、建公众号,拍宣传资料、设计宣传口号,对接各级工会并发动“朋友圈”推广转发,助力打开蜂蜜销售渠道。目前,“金色的思念有点甜”这一品牌已初步叫响,远销_、上海等_28个省区市,许多内地客户感叹:“_竟然有这么纯正的蜂蜜,甜到了我们心里!”现在,“回头客”越来越多,有的一次性购买100多斤,仅此一项去年为每户群众增收900余元。蜂蜜产业的发展不仅富了群众的“口袋”,也有助于提高油菜等蜜源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更好地保护了周边的生态。
农牧业是*的基础产业,青稞、油菜、冬小麦和牛羊都是群众的“命根”。我们协调配合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上海援藏的优势,加强与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集团的沟通协调,依托国内大型网络平台和网红直播带货,让*特色农产品“触网”进城,牛羊肉、鸡蛋、牛奶、大蒜、藏毯等产品销量大增。区外群众对青稞的购买意愿不足,我们就搞精加工,让青稞“变身”为八宝粥、粽子、啤酒、饼干等系列产品。青稞粽子供不应求,青稞八宝饭在春节期间就卖出了5万多盒。
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从粗放的发展方式中走出来,变“小散弱”为“集团军”。针对*县农牧民合作组织投入力量散、收益渠道缺、管理机制弱的问题,我们一手推行先进管理经验,一手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全县干部群众更新观念,破除利益藩篱,坚持地域相邻、产业相连的原则,以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的方式,减少同质化和“内卷”。比如:在已有能辐射全县的15个农机合作社之外,不再实施新的农机类项目;在本地已有龙头养殖业的情况下,不再实施同类项目;组织78个村(居)通过“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参与通信网l管道工程建设,涉及资金2500多万元。在产业发展中,既注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更注重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采取就业带动、股份合作、盈利分红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把农牧民群众从产业链中“挤”出来。
一枚鸡蛋,一滴蜂蜜,一粒青稞,一头牛,一只羊,分红大会上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如清泉浸润着每一名驻村干部的心田。从机关到基层的一年,我们锤炼了党性、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最重要的是造福了一方群众。我坚信,通过一批批驻村干部的接续奋斗,全区的乡村振兴产业一定能越来越兴旺,一定会有更多的_特色产品走出高原、走向世界,群众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美满、更加幸福。
“驻”在群众身边“住”进百姓心里
*市*市*村,原是浪坡乡的一个边境放牧点。2019年,随着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的全面实施,原曲拿村与*合并,组建为现在的浪坡乡*村。曾经只有风和云守望的*,从此成为了守护祖国疆土的前沿哨所。
我刚到*就赶上搬迁群众乔迁新居,今天这家添电器,明天那家买桌椅,精心布置着崭新的安置房,喜庆又温馨的场面和群众对新生活的憧憬,让我对驻村工作充满了信心。但随着深入了解,整合搬迁村治理难、任务重、纠纷多,以及新班子结构复杂、融入融合难等现实问题,给我火热的心情一下降了温度。我意识到,必须重新认识*、以全新的精神状态投入驻村工作。
*81户273名搬迁群众有60%以上来自*市曲松县,离开故土到一个新的环境,心里难免有些五味杂陈的碎碎念:“碍于生疏办事不知道该找谁了,乡里乡亲‘格啦’不方便再帮我从拉萨往家里带东西了,去甜茶馆也没有熟人可以聊天了……”做好*村的驻村工作,首先要让群众有归属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随迁到*的两户藏汉民族团结家庭中的汉族群众,他们好不容易融入周边群众,又要重新开始。在深入了解群众的困扰后,我和队员们一起逐户征求群众意见,先后6次商讨,建立了“小事私事”邻里之间帮忙办、“集体事情”村“两委”商量办、“大事要事”上级党委牵头办的“三事分流”办理机制。为促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尽快融入*的生活,组建了村文艺演出队,精心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加深了群众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了感情。为了让群众搬得进、住得下、能致富,我们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开展温室大棚试种羊肚菌、灵芝等高原菌种项目,迈出了建设富裕*的第一步。现如今,“我们的*”已深入人心,搬迁群众实现了从身份“融入”到生活“融洽”再到文化“融合”。
群众之事无小事,件件都是心头事,驻村工作队要做群众的“主心骨”,得让群众有安全感。“队长,家里的自来水总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能不能帮我看一下?”当地群众向我反映这一情况后,我立刻带领队员前往查看,发现因季节性缺水,搬迁群众家中普遍存在类似情况,这关系到饮用水安全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我们加班加点研究解决方案、制定项目计划,经多方争取,130万元的饮水改造项目工程批下来了,我心里也踏实了;“队长,队长,我母亲病了,能帮帮我吗?”一阵急促的_从手机中传出,是一名搬迁群众患胃癌的母亲病情加重急需救治。我心急如焚,在寒冷的夜晚争分夺秒协调车辆、组织人员及时将病人送至县医院。考虑到其家庭困难,我们尽全力帮助争取到2.7万元医保救助金。想到他家后续的生活开支,又帮助筹措资金开办了超市。目前,他的母亲病情稳定、超市生意红火、生活越来越好。每当我要经过他家超市时,远远就听到“队长啦!到家里坐坐,喝口茶再忙。”看着他脸上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想明白了,驻村工作最大的意义是“驻”在群众身边、“住”进百姓心里,为他们分忧、为他们解愁、与他们同乐。
在以_同志为_的_对_边疆人民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搬迁工作深入推进,*这个曾经的放牧点正在蝶变为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的生动样本。
真心付出,换来群众真情点赞
2022年5月,参加工作21年 ……
预览结束,全文7511字,当前显示3353字,还剩4158字
本文12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