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关于全县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6/1 12:06:32 字数:5877
【提纲】一、*县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现状。(一)*志愿服务的总体现状。1、志愿者、志愿组织快速发展。2、志愿服务品牌多样化。3、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4、干部志愿、党员志愿蓬勃发展。(二)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体现。二是志愿者组织快速发展,但民间志愿者组织较少。三是干部志愿、党员志愿风风火火,但普通群众参与冷冷清清。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径。(一)志愿服务过度行政化的深层逻辑与治理。(二)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三)完善管理制度,增加经费保障。一是在既有奖励规定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星级志愿者认证标准,降低激励门槛。二是要增加激励来源。三是升级激励方式。一是可以围绕注册志愿者管理,制定《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二是围绕志愿者培训,制定《志愿者培训管理制度》。三是围绕星级志愿者资质认证,制定《星级志愿者资质认证管理办法》。四是围绕优秀志愿者资质认证,制定《优秀志愿者资质认证管理办法》。五是围绕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定《志愿者协会团体会员组织管理办法》。六是围绕志愿服务需求申请,制定《志愿服务需求申请管理办法》。(四)以干部志愿、党员志愿带动社会志愿。
关于全县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获得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志愿服务失去了社会力量的支援和参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但在当前的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很多地方就出现了社会力量参与疲软的问题。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本课题选取浙江省*县的志愿服务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尝试探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径与对策。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对“社会力量”这一概念有所界定。在志愿服务领域,社会力量指能够参与和作用于志愿服务发展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群众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企业。企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更多体现在激励志愿者、赞助和捐赠志愿者组织方面,对志愿服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并非社会力量的主体。
一、*县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现状
近年来,*县志愿服务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地加入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问题却在掣肘着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志愿服务的总体现状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越来越为社会所需要、认可和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并将之纳入考核,*的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了一定发展。
1.志愿者、志愿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862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合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中志愿服务力量的不足,彰显全民参与的氛围,许多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也被调动起来,连同党员志愿者一起成为活跃在*大街小巷中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体现
尽管*志愿服务在志愿者注册数量、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品牌、志愿者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难掩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疲软的现实。一项针对*志愿者的问卷调查就显示,*%的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群众参与少、社会氛围不够的问题。具体来看,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志愿者注册数量庞大,但很多志愿者并没有转化成为志愿活动的力量,只是作为数字存在于信息系统中。“志愿汇APP”显示,截至2023年5月,其总信用时数达*万,但平均到*万注册志愿者,每个志愿者平均仅有*个志愿服务信用时数。由此可见,志愿者活跃率较低。二是志愿者组织快速发展,但民间志愿者组织较少。数据显示,*县志愿服务组织中超过九成为党政机关、村(社区)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三是干部志愿、党员志愿风风火火,但普通群众参与冷冷清清。干部志愿、党员志愿蓬勃发展的背景,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不足,为弥补志愿服务的空缺,干部和党员作为比较容易被组织、动员的_,在需要的时候便被广泛动员起来。因此,干部志愿、党员志愿是有组织参与,带有很强的非自愿性。对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来说,更像是工作本身的一部分,也就造成这些志愿者参与的时间、项目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容易被群众误认为是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做的工作。
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径
在县域社会的志愿服务发展中,各个地方影响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可能千差万别,但某些重要影响因素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源自产生这种结果的结构在各个地方是一致的。而课题对*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不足的原因分析,也更倾向于对一般性、普遍性、结构性因素的分析。过度行政化、形式主义等因素在各个地方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基础。在制约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几个主要因素中,过度行政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从各个层面影响着志愿服务整体的发展,也影响着其他几个因素的作用程度。因此,探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径问题,首先就要分析志愿服务过度行政化产生的逻辑及可能的解决之道。而后才能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解决其他具体问题。
(一)志愿服务过度行政化的深层逻辑与治理
志愿服务过度行政化问题的产生在根本上是与政府的治理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同前文所述,用行政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开展志愿活动服务于行政,这是志愿服务过度行政化的重要特征。这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政府为什么让志愿活动服务于行政?二是用行政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边界在哪里?政府为什么让志愿活动服务于行政?这实质上与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持续分化、利益多元化有关,也与政府的治理方式有关。与现代工业社会相比,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分化和_间的利益分化相对不明显,政府治理相对简单,甚至不需要分工复杂的专业化的组织体系也能进行有效的治理。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社会结构开始处于持续的分化之中,原子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事实上意味着_间利益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政府再也不能采用粗放的治理方式,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治理成为有效治理的必然选择。精细化的治理除了依托政府自身基于分工的专业化之外,也需要引导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治理。这即是在某些领域政府需要与社会共治。但政府走向与社会合作共治的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治理理念需要发生深刻的转变,社会力量需要发展壮大。当前,我国的很多地方正处于转变的过程之中。政府意识到了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重要性,但自身的治理理念还没有发生足够深刻的转变,社会力量的发育程度也不足以支撑起这种共治。在此情形下,一旦政府在某些领域特别需要社会力量参与,但社会力量参与又不足时,只好依靠传统的动员模式,动员“_内”的工作人员充当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这是对传统路径的依赖。
用行政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本身并无不妥。在社会力量还处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行政力量对志愿服务发展的规范、引导甚至是一种必备条件。但这种行政力量的作用要有一个适当的边界。这个边界的_即是政府要避免把志愿服务作为服务于自身行政工作的一个手段或工具,而应以志愿服务本身相对独立的、客观的发展为中心进行规范和引导。在具体的层面上:首先,政府的治理理念要发生深刻变革,规避一刀切、全体出动的动员模式,寻求专业化、法治化的治理方式。其次,政府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治理方式要发生转变。不能采用行政的方式动员“_内”工作人员充当志愿者、忽视民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而要致力于培育公民志愿精神、 ……
预览结束,全文5877字,当前显示2644字,还剩3233字
本文10
  下载全文  
下载此文档(WORD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