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23/3/1 21:12:04 字数:3891
【提纲】一、抓保障落实,促社区管理“高效推”。一是强化社区管理队伍保障。二是强化社区治理经费保障。三是强化社区管理政策保障。二、抓配套完善,促社区服务“功能齐”。一是完善提升生活配套设施。二是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完善提升便民服务设施。三、抓党建引领,促社区治理“体系全”。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群团组织。三是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四、抓服务优化,促社区管理“上水平”。一是落实惠民政策。二是实行双向管理。三是强化监测帮扶。四是创新服务机制。五、抓社区治理,促搬迁居民“融入好”。一是强化社区文化建设。二是推动居民移风易俗。三是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四是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六、抓示范引领,促社区治理“树标杆”。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二是现场示范推进。三是创新治理模式。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__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对照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紧紧围绕安置区保障措施落实、配套设施完善、组织机构健全、服务管理提升、社区治理优化、示范创建引领六个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推进安置社区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市被_授予“_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市”,荣获“_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奖”,连续3年获“国字号”荣誉。
一、抓保障落实,促社区管理“高效推”
一是强化社区管理队伍保障。全市330个安置区全部设立小区管委会和业主委员会。根据安置区大小合理选优配齐小区管委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班子,每年组织县市区举办易地搬迁安置区工作人员专题培训班,全面提升安置社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确保安置社区管理规范高效。
二是强化社区治理经费保障。除市县两级财政将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办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市本级每年120万元)外,13个县市区财政还根据安置区规模大小,将所有安置区日常管理经费和小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工资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多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765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区党组织应建尽建。目前,全市在符合条件的安置区设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21个、党小组71个,对暂不符合条件的安置区全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每月对安置区党组织设立情况和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摸排,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时整改。推动安置区组织生活正常化,加大安置区新党员发展力度,及时将搬迁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安置区党组织或安置区所在村(社区)党支部。
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_和党建带团建、妇建、工建作用,在符合条件的安置区及时组建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和各类协会社团组织,开展纠纷调解、健康养老、青年服务、妇幼_、教育培训、邻里互助、居民融入及技术服务等活动,发挥各类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帮扶济困作用。目前,全市在符合条件的安置区共建立工会组织65个,共青团组织65个,妇联组织56个。
三是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全市对符合条件的4个大型安置区均成立了社区居委会。按照“一站两委四会”党建模式,对330个安置区全部设立便民服务工作站,因地制宜组建红白喜事理事会、经济发展互助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志愿者协会等自治组织,选优配强负责人,制定管理制度和自治公约,形成以党组织为_、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群众互助组织为补充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
四、抓服务优化,促社区管理“上水平”
一是落实惠民政策。5年过渡期内,对所有安置社区搬迁群众每户每月减免10度电费、4吨水费,免交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费、小区物业费和有线电视收视费,免费办理安置住房不动产证。对搬迁到城镇安置区的农村低保户,待遇参照当地城镇低保标准,通过临时求助补差方式落实到位。
二是实行双向管理。按照“安置区管理人和房、原籍管理地和林”的双向管理服务模式,动员搬迁群众将户口转入安置社区,未迁入的实行“居住证”管理制度,安置区负责搬迁群众低保、新农合、养老保险、民政救助、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等管理服务,原户籍所在村负责退耕还林、种粮补贴、公益林补助、土地林地确权登记和承包流转及征用,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等管理服务。对全市330个安置区所在村,全部选优配齐乡村振兴工作队,163个较大安置点组建物业服务公司,77个大中型安置点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就学、就业、就医、社保、户籍、物业、法律咨询等“一站式”便捷服务。
三是强化监测帮扶。发挥_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和**省易地搬迁大数据平台作用,安排专人逐点逐户摸清重病、重残、重灾、低保、特困供养等重点关注户情况,并及时纳入监测帮扶,通过落实低保兜底、残疾补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防贫保险等方式,组织“四支队伍”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结对精准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助尽助”,确保搬迁脱贫群众返贫零发生。
四是创新服务机制。探索实施“党建+微网格+大数据”服务模式,健全安置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根据安置区规模、楼栋、人口分布等情况,科学划分网格。推行“一级党支部+二级片区+三级楼栋(微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将搬迁群众全部编入网格,原则上由安置区党组织成员担任片区长,推选党员或热心公共服务的搬迁群众担任楼栋长(网格长),在安置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鼓励开发“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健全办事指南、信息发布、居民议事、邻里社交、点单服务等内容,为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样化优质服务。
五、抓社区治理,促搬迁居民“融入好”
一是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着力推进感恩教育、公共文化、文明创建、民族文化“四进社区”建设,按照“一区一文化长廊、一栋一固定标语、一户一教育对联”要求,引导搬迁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是推动居民移风易俗。针对搬迁群众民俗民风、生活习性差异,深入实施新文化运动和移风易俗行动,全面排查整治搬迁群众的陈规陋习。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充分发挥安置区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引导搬迁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三是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加大安置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每周组织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及时清理卫生死角,让搬迁群众住得干净、舒适。强化安置社区安保措施,安装天网监控,每月开展一次地质灾害、住房质量、消防隐患等安全问题大排查,及时整治各类安全隐患,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放心。
……
预览结束,全文3891字,当前显示2372字,还剩1519字
本文6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