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鼎文库首页

作家代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12/30 10:37:00 字数:7027
作家代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是****年从**_当兵,冬季征兵从这个地方离开。今天再回到学校,心情非常感动。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我曾先后回来过两次,一次是在**省委工作的时候,出差顺便回家,来了一趟,当时学校里的人,都不认识我了。**一座古县城,仅建城一事,就承载了多少厚重神奇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我小时候,我父亲讲过的故事,他大概也是听那些老辈人讲来的故事。
今天坐在这里,又是坐在**里,我们在座的都应该算作是从建县城的那一刻起一直延续传承到现在,也属于那传说中的**里头的成员。我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在不同的土壤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才能说,**是历史、文化、传承、风脉,相当深远、相当悠久的古县。
今天县委、县政府、县政协能够把这个会放在**_的**里头开,我心里着实是很受感动,但是也诚惶诚恐,觉得我们在这里对不起我们的父老兄妹,对不起我们的一代宗师,因为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很少很少,没有做好。然而,县委、县政府、县政协把文艺座谈会放在这个地方举行,我觉得县委**书记给我们出的这三句话:守望乡愁、繁荣创作、传承文明,作为今天会议的主旨、思路、话题,非常好。王书记虽然没来,但他给我们寄予了很深厚的一个期望,期望我们为**县的现代文明、历史文化做好发展与繁荣、传承与前进。
我照着王书记三句话来说。当然,开始还得说点儿我个人的感受。首先特别感谢今天我们在这里能够相聚,能够聚会。感谢市作协**主席,还有**老师,各位从**专程来到**参加今天下午这个活动。真诚地感谢县政协**各位领导,能够从**镇专程来到这里举办这次活动。也
……(文鼎文库www.wentop.com此处省略1039字。不往下看了,点击下载全文)…… 
善美,反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文学艺术工作者理应成为社会的史官、时代的记者、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最根本的是,我们要看清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原本,也就是实质、本真、真实,要看到现实社会中那些属于本真的东西。我刚才为什么要说**的变化,就是说我们要看到她一年一年在发展,一年一年在变化,一年一年在前进。
我们要看到这种发展,要看到这种变化,要看到这种前进,因为这种发展变化前进,才是我们社会和时代的本质、实质、本真、原本,它们代表社会和时代发展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所以是真实的,是本真,是实质。当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和问题,文学艺术也可以反映,但那不是主流,我们要看主流、看本真、看实质;也就是说,表现问题要准确、实在、客观,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能体现问题的实质。
文学艺术创作,反映什么,表现什么,描绘什么,怎么能写好,描绘出真善美的东西,刻画出深刻生动有血有肉的事件和人物,关键在于,你要看到社会的本质,要抓住时代的实质,要捕捉人物和事件的_的灵魂的东西。你不能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见叶不见根,见草不见花,见山不见水,见影不见人,那就走偏了,入邪了,不可能创作刻画出好的作品。当然,你也可以说那是一种真实,是一种存在,是一个活的物或景。其实你在某种特定时空或情境中,所看到的或听到的,那只是一种狭义的映象,一种广义的不真实。譬如说,城镇街道上某个角落有垃圾,垃圾是真实的,但是它不是整体的真实。
再譬如说,**县城的街道很宽敞,花草很美丽,树木很茂密,市容很整洁,你应该看到这些全局性的东西,反映这些体现整体风貌的东西,因为它是整体的、全局的,所以它才是真实的,既是生活的真实,也能提炼升华为艺术的真实;你若反映一个角落的零星垃圾,那实质上是一个很小的点,因而它不能带面,它也就不是真实的全部的生活。所以要把这个问题一定弄清楚,这也是我想讲的生活真实的问题。
观察社会,体察民情,审视生活,我们要有哲学的眼光,要辩证地看,还要有一种z-教的情怀。z-教情怀是一种大善和大爱。世界有五大z-教(中国主要有三大z-教),五大z-教的_实质是教人为善,化人向仁,度人归慈。那么,我们要有z-教情怀,用z-教情怀看待一切人和事。记得我当年到深圳政协去工作,第一次开大会宣布任职,政协主席说,“**,你来政协任职了,领导都讲完了,你要给大家讲个话。”我说没啥话说,反正叫我来工作,我很高兴就来工作了。政协主席说,那你就说一句话吧。我说那就说一句话:“我来政协工作,每天都要用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我在政协工作十来年,这句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我们作家艺术家看生活,观察生活也一样,也要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不要只找现实的毛病。
譬如说,我们今天坐的这个**,你看这个大殿早已破破烂烂,很破旧,如果你用审美的眼光看这个大殿,从建筑艺术、地理位置、设计施工、柱子瓦当,到每一个窗、每一扇门、甚至这个窗格,甚至那个椽头上的光洞,甚至墙上的裂缝,你都会感觉到它的美,它很完美。为什么感觉它很完美?因为它年头很久远,它有古老的沧桑感,历史的悠远美。如果这个柱子,你把它漆得光光溜溜的,墙壁刷得明明亮亮的,跟现代建筑一样,它就没有过去那种古朴深邃的东西可以令人回味了。
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的现实貌像,它才是一种本真的美,真实的美,实质的美。再譬如,这院子庙前庙后有三棵古柏,门前的千年柏树,呈人字形伸展向青天;庙侧的也是六百多年的柏树,长得很挺拔,很茂盛,气冲霄汉;庙后的那棵柏树,应该有一千多年,树龄更长,早已枯干了,枝叶都没有了。
两棵翠绿得很美,可以说是完美,我们挑不出它们的毛病。那个枯干的没有枝叶的柏树美不美,也很完美。不相信,你摄影家现在出去,站在那里用仰角镜头照那棵柏树,照出来绝对是一幅创作的作品。为什么?它虽然已经枯死了,但是很坚硬,在远处你看到它有一种石化的感觉,化石的感觉。而且你再慢慢看那棵柏树,它活像一条栩栩如生的舞龙。你若要想画那么一棵枯柏,那种历尽世间风雨雷电的砥砺感,那种从悠远时空穿越过来的沧桑感,那种死而不枯衰而不腐朽而不倒的石雕感,你画不出来,画不了它的石质美,画不出它的不死不衰不朽不倒的魂魄和气韵。人类创作的,永远超不过大自然原始的生态美。
论文学还是艺术,你都无法模仿出生活和生命的至善至美,你摄影都摄不了它的尽善尽美,你把它原本的样子拍照下来,你照得再美再好,还是出不来它本真的东西那种慑人心魄的真善美。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要反映生活,要观察生活,要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包括我们周边每一个人,我们都要用审美的眼光去看他。
我们说这个人长得漂亮,那个人长得不漂亮。哪个人不漂亮?没一个人不漂亮。或许你看这个人的鼻子或耳朵,好像没法跟那个人比。但是面前这个人的五官、这个人的身材、这个人的四肢、这个人的头颅和躯干,放在这个人身上那就是完美的,一种天造的自然均衡的和谐美,所以说是近乎神赐的完美。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物件都是完美的,即便有残缺,也是完美的,那是一种残缺的完美,那是上帝造物的大美至美。
所以我们要用审美的眼光去捕捉世间一切的神美,形体的美,神态的美,气质的美,魂韵的美。我们写作,也要具有这种审美的眼光,没有这样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我们就看不到生活的真美,我们也创作不出生活的神美,即达不到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二者的融会统合。而这一种审美是哪里来的?是一种z-教情怀,大爱,大慈,大仁,大善,你才能具有这样一种审美的眼光去面对世界,观察生活,悟识生命和事物。所以我们要反映生活的真实,写时代的真实,歌社会的进步,唱人民的心声。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应该能够激励人、鼓舞人、启迪人、教化人。为什么说文学艺术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 ……
预览结束,全文7027字,当前显示3144字,还剩3883字
本文12
  下载全文  
下载此文档(WORD版)
相关文章